回想起考研那一年多的日子过去了,这段时光虽然艰难,但很充实。
我是一名“三跨”考生,就是所谓的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我是从暑假开始备考的,大概到考试有6个月的时间,说起来,我感觉有点运气在里边。在这次研究生考试中,我考入了南开大学的历史系。我把我的运气归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有坚定的信心。由于我本科所学的专业,专业性质不强,应用范围也不广,所以我把这次考研看成一次转折,希望能通过这次考研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在过去一年的考研备考过程中,有时候信心百倍,觉得自己的什么都会了,肯定能考上,有时候因为试题做的一塌糊涂,信心一落千丈,觉得自己没戏了,我的考研就是在信心与暂时的失落交织之间度过的,每当自己没有信心的时候,在校园里边走走,静静的坐下来思考一下,总结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考研需要时间、精力、勇气,但更需要坚定的信心。
第二,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每个人的学习习惯都不一样,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不能强求,也不能照搬,只能通过自己不断的总结和对别人经验的借鉴,最后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这里,我想介绍一下我的学习方法,仅供大家借鉴:因为我不是历史学科班出身,我深知自己的基础非常薄弱。所以我复习的第一步就是反复的阅读几本教材,然后理出思路,最重要的是总结出一些自己的东西。我认为,在学习方法上,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计划上,尽量把时间安排的“紧凑,但不紧张”。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看最具有价值的东西。
第三,关于辅导班,在我想起这个事情来的时候,已经是10月中旬了,这时候距离初试只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了,那时间复习遇到了瓶颈,时间也所剩不多,当时真的有种心慌的感觉了,随后通过一起考研的研友了解到,博仁教育开办的历史学辅导班很权威,北师大名师授课都是,我当时心想: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吧。于是我当时我报名了博仁历史学的全程辅导班课程,之前的课程都是上的网络课堂。看了一段时间的网络课堂,我觉得对我的知识很有巩固,北师大的教授讲课我相信对考研的朋友们还是有很大帮助的。一直到了12月份,我去了北京参加了博仁的串讲冲刺和主观提高班。我觉得这两个班次上完以后对我考上研究生有很大得帮助。在串讲冲刺的时候,老师会依据考研大纲对真题分题型从知识层面和技巧层面系统讲解,浓缩考试范围,指出考试重点,并依据历年真题的变化规律对新一年的命题进行预测,辅助押题,当年还真押中了不少题目,尤其是主观题,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几乎都讲过,同时报了博仁的公共课,超便宜,而且是授课的确都是一些名师,将阅读、新题型、写作、翻译等方面的模式和可能性交待给考生,排除不必要的内容和知识点的干扰,把握考题出现方式、答题规律,提高答题命中率。此班次主要是全面总结前期复习思路,固强补弱,学员在做题中发现的问题经过本阶段老师的归纳和分析,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而主观提高班时,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实在的班次,老师会根据以往的经验总结,押题,命中率我觉得真的很高。我认为大家努力复习就是希望能考上研究生。就是希望能通过考试。那么主观提高班就是最好的选择。很实在的讲解了如何备战考试及考试中的技巧而言,以便我们能顺利的通过考试。
第四、关于真题,我认为,真题是最好的模拟题,当我把参考书看完了3边以后,我开始做了几套试题,就是所谓的真题。做真题要有两个目的,一是要通过做真题来测测自己会了哪些知识点,还有哪些不会,当然不要指望这些题来测试全部的知识点;另一方面是通过做真题,来总结命题思路和特点,也就是说命题人是怎么出题来考察考生的,其实,我个人感觉中国的考试,尤其是大型考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当中名词解释部分,关于改革的名词解释是必考的。例如彼得一世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还有圣德太子改革这些内容。每年都会出,这部分是考试的重点,从而使我们的备考做到有的放矢,从而能够更好的备考。
最后,有一个好的心态来迎接考试。在最后要考试的那几天,我是按部就班的学习,没有紧张。我相信只要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查缺补漏,把一些重点难点看透,就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