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奥古斯丁的神学理论
1、基督教的国教地位与《圣经》(《旧约》和《新约》)
2、基督教的教义——奥古斯丁的神学理论
“上帝创世”说 “原罪”说 “预定”说 “三位一体”说
二、“蛮族”王国与基督教的传播
1、“蛮族”王国皈依基督教
蛮族统治的需要,使法兰克人首先皈依基督教,勃艮第王国、西哥特王国、不列颠等皈依基督教
2、基督教的传播与军事扩张
772-804查理曼大帝通过军事扩张传播基督教,萨克森、斯堪的纳维亚、摩拉维亚、波希米亚等地相继信奉基督教。
三、基督教神权政治文化传统的积淀与国王的涂油加冕典礼
1、教会的宗教权威与王权神授
教皇的产生(455年)455年罗马立奥大主教称立奥一世
教皇国的建立(756年):756年矮子丕平将意大利拉文那至罗马的大片土地赠予教皇,通过“丕平献土”,以教皇为首的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教皇国建立起来。
神权政治学说(教俗二元论):查理帝国分裂后,教皇伪造了《君士坦丁赠礼》,以此为教廷神权支配西欧提供历史证据。教会宣称教皇与国王分别是统治人类社会的宗教领袖和世俗领袖,教皇掌握灵魂,而国王的权利来自“上帝”,宣扬“君权神授”。随着“克吕尼改革”运动,教会开始了反对俗权控制教权,树立教皇权威的斗争。并与德、英等国的君主展开了“授职权之争”。到教皇英诺森三世时,提出了一个新神权主义。教黄权威达到鼎盛。14世纪开始,教皇权威由盛转衰。
2、国王涂油加冕典礼的含义及内容:7世纪后期西哥特王国首用,后在西欧各国普遍实施,成为中古西欧的一项重大神权政治礼仪,它象征国王是“承蒙上帝恩典”的统治权威,另一方面也包含着“王在神下”的意蕴。
四、教皇神权的兴盛
1、克吕尼改革运动与教皇权威的崛起(11世纪):表现在:完善教阶制度、“授职权之争”、占取土地(西欧3/1)、征收什一税等。
2、新神权主义(11-13世纪):主要有“双剑说”、“日月说”。
五、教皇神权由盛转衰(14世纪以后)
1、异端运动与封建王权的强化:宗教异端开始出现。12世纪法国南部的阿尔比成为中心出现了“阿尔比派异端运动”,后分裂为华尔多派和纯洁派。14世纪后期的英国也出现了以约翰.保尔为首的”罗拉德派”,还有牛津大学教授威克里夫的市民的异端主张。同时,随着城市的兴起,封建王权开始强化,于是,罗马教皇的权威开始下降。
2、转折点:表现在卜尼法八世事件和阿维农之囚。
六、基督教神学氛围笼罩下的中古西欧文化
1、经院哲学:经院的含义、内容、唯实论与唯名论
2、社会宗教生活与宗教艺术
教区与圣礼、宗教税收
教堂的建筑与艺术:罗马式(从查理曼到12世纪)、哥特式(12世纪以后)
3、骑士精神及其文学反映
4、中古西欧的学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