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历史学基础之日本岛原起义与锁国政策
[日期:2012-07-14] |
来源:博仁教育
作者:ml |
[字体:大 中 小]
|
日本岛原起义与锁国政策。德川幕府初期,为了增加收入,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商人不仅同中国、朝鲜和东南亚诸国进行广泛贸易,并且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贸易往来密切。与此同时,西方的天主教和枪炮火器传入日本,十七世纪初,日本有教徒70多万人,尤其九州最多。天主教的传播对日本人思想和文化产生很大影响,对幕府统治带来严重威胁,丰臣秀吉时曾察觉到这一点,因而一度下令禁止。德川幕府初期为贸易利益所吸引,对天主教实行宽容政策,后来也感到了日益发展的严重性,于是于1613年下令禁教,并开始对天主教徒进行迫害,对九州的天主教徒迫害尤为严重,于是1637年10月,岛原农民爆发起义,附近天草岛农民也揭竿而起,两地群众推举天草四郎为首领,同幕府军队对峙,后来由于幕府军队求助荷兰人,让他们从海上炮击起义军据点,持续了半个月,起义军因弹尽粮绝,战斗失败,起义群众全部被杀。岛原起义后,德川幕府对天主教更加害怕,1639年就颁布了“锁国令”,禁止日本人与西方人贸易,在日本的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都被驱逐,住在外国的日本人也不准回国,此后的对外贸易,只许中国人、荷兰人在长崎一带同日本人通商。锁国令一直实行到明治维新前夕,对日本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特别是使日本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受到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