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书籍 考试题型 学科排名
考试科目 专业方向 报考条件
考试大纲 历年真题 分数线
就业前景 复试调剂 经验分享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
招生简章 专业目录 报录比例
院系介绍 名师风采 复试试题
背景:
阅读新闻

2007年考研历史统考试题

[日期:2007-02-02]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历史学基础考试分析

申请邮寄博仁历史学考研免费资料 

I.

《历史学基础》考试是为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统一设置的考试科目。考试内容为历史学通史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史料和基本技能等,体现了科学、公平、安全和规范的原则,其评价标准是高等院校历史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有利于各招生单位根据考生初试成绩确定复试人选,确保研究生的入学质量。

2007年历史学基础试题的考查目标有四个特点:其一,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其二,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其三,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基本史料进行分析解读、辨析史料的价值,并从中获得有效信息;其四,要求对有关历史问题能进行概念准确、论据确凿、逻辑严密、论述严谨的文字表达。

历史学基础试卷总分为3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题型结构为选择题20题,每题2分,共40分;名词解释8题,每题10分,共80分;史料分析题2题,每题30分,共60分;简答题4题,每题30分,共120分。试卷考查内容的比例为:中国古代史约占30%,中国近现代史约占20%,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约占20%,世界近现代史约占30%,而有关的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内容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个部分中,没有进行单独考查。

2007年考后抽取2640名考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得到平均分为169.39,试卷难度为0.565。从考查内容上看,由于《考试大纲》覆盖的知识面广,考试不可能面面俱到,主要考查了其中规定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基本符合《考试大纲》规定的要求,总体上达到了预期设计的目标。

第一部分,20个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如古希腊迈锡尼文明的文字是属于哪一种文字,近代中国最早的棉纺织企业的名称。这类考题的形式和内容重在了解考生对基本史实的掌握程度,它提醒各高等院校历史院系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学生对基本史料的掌握。选择题部分的平均分为23.73(满分40分),难度为0.593

第二部分,8个名词解释,考查了推恩令、圩田、金瓶掣签、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阖提、凡尔登条约、《九十五条论纲》、欧洲煤钢联营协定等内容。名词解释对于考生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从考查知识点的分布看,基本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以及世界近现代史四个部分,体现了《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查范围和重心。例如,“推恩令”是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采取的一项措施。“圩田”的起源在唐五代,大规模兴起在宋,一直持续至明清。“金瓶掣签”是考查西藏的宗教制度,反映了清朝对西藏统治的建立和完善。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我们通常习惯于简称“新四军”,对那些不清楚“新四军”全称的考生来讲答题不会有障碍,但如果将此作为“北伐军的第四军”来解释,那说明考生根本就不具备历史学基础知识。“阁提”考查的是印度的种姓制度,相关的通用世界史教材当中都有比较明确的表述。“凡尔登条约”,属世界中古史重要的知识点。《九十五条论纲》,考查了近代早期欧洲宗教改革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欧洲煤钢联营协定”涉及二战以后欧洲国家联合的问题。名词解释部分的平均分为34.49(满分80分),难度为0.431

第三部分,2个史料分析题。一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另一是西方几个主要国家的发展,这两个考点分别考查了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现代史的基本内容。科举制度这个基本知识点,往年各高校自命题时也都出现过。题中给出的三段材料选用了文言文的形式,体现了《考试大纲》中对于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方面的考查要求,应该说是一个很容易得分的题目。第二个材料题考查了英国、荷兰、法国、俄国GDP以及人口的增长,问题涉及了欧洲主要国家近代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该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经济类图表的能力以及对欧洲主要国家发展态势的了解,也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材料分析题部分的平均分为42.87(满分60分),难度为0.714

第四部分,4个简答题,分别涉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第31题考查隋朝的中央集权的内容;第32题考查一战对中国的影响;第33题考查亚历山大东征及其影响;第34题考查的是20世纪初至1939年美国历届政府在国内经济活动中职能作用的演变,这道题整体感觉题目出得有点儿大,答题时不容易抓住它的主干,要想解释清楚似乎展开的篇幅很长,回答完整会有一些困难。其实,这是一道考查考生归纳梳理能力的综合性题目,从20世纪初的自由主义经济发展到罗斯福的“新政”,是一条关键的线索,围绕这个线索将历届美国政府基本和主要的经济政策做—归类并组织答案,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简答题部分的平均分为68.31(满分120分),难度为0.569

今年由于是历史学科第一次实行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命题总体表现得比较谨慎,紧扣《考试大纲》,相对而言没有偏题、怪题、难题,重点集中在基本知识点和对考生基本功的考查上。

.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曾在稷下学宫讲学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苟子

【答案】   D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选项所列举的四位人物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老子、孔子和庄子三位人物与稷下学宫的年代不符,均可排除。只有荀子一生主要的活动是在齐国稷下学宫治学,他深受孔子思想的影响并形成自己的学派,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曾三任学宫最高学长“祭酒”。题目难度0.397

2.下列墓葬遗址中,出土了大批帛书的是

A.云梦睡虎地秦墓    C.临沂银雀山汉墓

B.长沙马王堆汉墓    D.江陵张家山汉墓

【答案】   B

【分析】

云梦睡虎地秦墓,1975年在湖北云梦出土大批竹简;长沙马王堆汉墓,1973年在湖南长沙出土大批帛书;临沂银雀山汉墓,1972年在山东临沂出土大批竹简;江陵张家山汉墓,1986年在湖北江陵出土大批竹筒。四个选项中三个选项出土的都是竹简,只有B选项才符合要求,因此很容易判断正误。此题考查秦汉历史的考古发现和资料利用,难度为0.828

3.属于唐朝后期“南衙北司之争”的事件是

A.甘露之变     B,河阴之变

C.夺门之变     D.高平陵之变

【答案】    A

【分析】

这是一道考查唐代官僚与宦官之间的政治斗争事件。“南衙北司之争”指的是唐代朝官和宦官的冲突与斗争。唐代朝官的衙门在皇城,位于宦官衙门的南面,故以南衙代指朝官,而北司则代指居于宫城的宦官。宦官掌握了禁军军权后,权势愈加膨胀,以至与朝臣官僚集团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加剧,突出的事件有“甘露之变”和“二王八司马”事件。因此,选项中的“河阴之变”、“夺门之变”、“高平陵之变”都不是正确选项,正确选项应是“甘露之变”,本题难度为074

4.宋仁宗时期政治改革的主持者是

A.王安石         B.包拯

C.范仲淹         D.寇准

【答案】    C

【分析】

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面对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范仲淹提出十项改革方案,从政治入手,以整顿官僚机构为主要目标,其大部分被仁宗采纳,颁行全国,号称“庆历新政”。期间,王安石也曾上万言书要求变法,但王安石的变法直到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才实行,称为“熙宁变法”。A是一个干扰项。而包拯、寇准是宋仁宗时的名臣,不是政治改革的主持者。题目考查的是宋代政治改革,难度为0732

5.明清时期的“三法司”指

A.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

B.刑部、都察院、大理寺

C.通政使司、大理寺、刑部

D.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

【答案】    B

【分析】

明清时期分典刑狱的机构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刑部掌管刑法的机构;都察院是最高监察机构;大理寺为最高审判机构。其中,初审以刑部、都察院为主,复审以大理寺为主,三个机构合称为“王法司”。选项D是明代地方行政机构之合称,为“三司”。布政使司,掌民政、财政;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管理军事。这是一道对明清时期司法制度的考查,难度为062

6.晚清时期清帝年号的正确排序是

A.道光、同治、光绪、咸丰、宣统

B.道光、咸丰、光绪、同治、宣统

C.道光、同治、咸丰、光绪、宣统

D.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答案】 D

【分析】

这是一道考查考生对掌握晚清时期清帝年号变化顺序与历史发展脉络的题目,正确的排序应是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本题难度为0822

7.晚清时期下列武装力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湘军、淮军、练军、新军    B.淮军、湘军、练军、新军

C.练军、湘军、淮军、新军    D.湘军、练军、淮军、新军

【答案】    A

【分析】

晚清时期,通过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各地农民起义而迅速崛起一批具有强大的地方军事势力和清政府的武装力量:“湘军”是曾国藩以帮办湖南团练基础上扩充并重加编练而成的地方武装;“淮军”是李鸿章以淮南地主团练为基础编练形成的淮系地方武装;“练军”是咸丰、同治年间,清政府在直隶挑选部分绿营兵,按照湘军、淮军的体例训练成的部队;“新军”则是在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按照西方军队的模式练成的军队。按时间出现的先后顺序应是选项A。此题考查晚清兵制变化,难度为0622

8.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中规模最大的民营棉纺织企业是

A.大生资本集团      B.申新纺织企业系统

C.恒丰纱厂          D.华新纱厂

【答案】    B

【分析】

由于“一战”爆发,欧美国家对中国市场的出口锐减,使得民族工业得到发展壮大,是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此时,全国纺织业中最具影响的有张謇(jian三声)的大生纱厂(属大生资本集团)、上海的申新纱厂(属申新纺织企业系统)、周学熙的华新纱厂、徐荣廷的裕大华棉纺集团等。后来发展成为规模最大的民营棉纺织企业的是选项B。这是考查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经济的题目,由于许多考生对申新纺织企业系统缺乏了解,故错选其他选项。本题难度为0219

9.袁世凯统治时期被称为“第一流人才内阁”的总理是

A.熊希龄         B.唐绍仪

C.段祺瑞         D.赵秉钧

【答案】    A

【分析】

19124月至19166月为袁世凯统治时期。其时,北洋军阀内部矛盾重重,各派势力斗争激烈,先后有八届内阁频繁更替。19137月,熊希龄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宣称要组建“第一流人才与第一流经验”自勺内阁,通常称作“第一流人才内阁”。内阁虽组成,但实权依然掌握在袁世凯手中。后与袁发生矛盾,于次年2月被迫宣告垮台。这是一道考查北洋军阀时期政治的题目,而多数考生将正确选项A排除在外,为此难度仅为0198

10.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时间是

A 1950——1954       B 1951-—1955

C 1952——1956       D 1953——1957

【答案】    D

【分析】

1952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做出“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总体规划,即从194910月新中国建立到1952年底的三年,作为恢复国民经济、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的时期;而从1953年到1962年的十年,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以基本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面貌。因此,1953年新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间范围是19531957年。本题考查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难度063

11.迈锡尼文明使用的文字是

A.楔形文字      B.象形文字

C.线形文字A      D.线形文字B

【答案】    D

【分析】

迈锡尼文明是希腊青铜时代晚期的文明,是爱琴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使用的文字线形文字B属于古希腊语的一支,1952年被释读成功,为研究当时迈锡尼文明的政治、社会与经济状况提供了基础。这是世界上古史的内容,考查早期希腊文明使用的文字,难度为0.402

12.埃及新王国时期进行宗教改革的法老是

A.阿蒙霍特普四世    B.图特摩斯四世

C.拉美西斯二世     D.图坦卡蒙

【答案】    A

【分析】

阿蒙霍特普四世是古埃及第18王朝法老,公元前13791362年在位。在位时进行了宗教改革,使得埃及艺术呈现新的特点。图特摩斯四世是第18王朝的法老,公元前1425-1417年在位,统治期间与米坦尼王国签订了和约;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第19王朝法老,在位时进行了一系列的远征;图坦卡(哈)蒙是阿蒙霍特普四世的王位继承人,在位初期曾废除阿蒙霍特普四世的宗教改革。此题的正确选项是A,它主要考查古埃及的宗教及其变革,难度为057

13.《萨利克法典》主要反映了哪一支日耳曼人的社会生活状况?

A,伦巴德人     B.汪达尔人

C.法兰克人     D.盎格鲁一撒克逊人

【答案】 C

【分析】

古日耳曼人分东西日耳曼人两大集团,西日耳曼人包括撒克逊人、苏汇人、法兰克人和阿曼尼人,主要靠农业为生,东日耳曼人主要指哥特人、汪达尔人和伦巴人,以游牧为生。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原住莱茵河中下游右岸,其中活动于莱茵河下游滨海地区的称萨利克法兰克人,而《萨利克法典》则记载了法兰克人的社会经济状况。这道题目考查的是中古欧洲日耳曼人的早期历史,难度为0.572

14.李白作《哭晁卿衡》,以纪念误传在返国途中罹难的留唐日本友人

A.吉备真备         B.空海

C.阿倍仲麻吕       D.最澄

【分析】 C

大化革新开辟了日本文化发展的新时代,当时国家十分注意汲取中国唐朝文化,从630894年期间,先后派遣置9次遣唐使和留学生、求法僧等多名随行人员。其中吉备真备、阿倍仲麻吕、最澄、空海是杰出的代表,对日本文化做出突出贡献。吉备真备精通儒学、天文和兵法,用汉字偏旁创造日本民族文字——片假名;空海后来又利用汉字行书体创造日本行书假名——平假名;阿倍仲麻吕入唐留学改名为晁衡,精通诗文,与唐代大诗人李白、王维等交往密切。这是一道考查日本的对外文化交流,难度0778

15.中世纪著名的阿拉伯学者阿维森纳的代表作是

A.《古兰经注》      B.《医典》

C.《黄金草原》      D.《地形学》

【答案】    B

【分析】

本题考查目标是阿拉伯文化成就,属世界中古史部分。阿维森那是阿拉伯医学家、哲学家、自然科学家、文学家,在医学方面丰富了内科学的知识,治疗上采用了许多新的药物,著有代表作《医典》,是当时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医学著作,对欧洲医学影响深远。因此,正确选项为B,难度0416

16.近代英国思想家洛克的代表作是

A.《利维坦》       B.《大洋国》

C.《政府论》       D.《自由法典》

【答案】    C

【分析】

选项四本书的作者都是17世纪英国的思想家:《利维坦》的作者是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大洋国》的作者是共和主义者詹姆斯·哈林顿;《政府论》的作者是著名思想家约翰·洛克;《自由法典》的作者是掘土派运动的领导人杰拉尔德·温斯坦莱。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英国近代思想文化,难度为0473

17.法国大革命中,颁布全面限价法案的政治派别是

A.吉伦特派       B.雅各宾派

C.斐扬派         D.平等派

【答案】 B

【分析】

法国大革命中的十月事件,巴黎的政治生活空前活跃,涌现的各个俱乐部对社会影响很大,最突出的是雅各宾俱乐部。雅各宾俱乐部的前身是三级会议时期部分代表在会外讨论问题而组成的布列塔尼人俱乐部。17917月和179210月,立宪派和吉伦特派先后从俱乐部分裂出去,君主立宪派组成斐扬俱乐部(斐扬派)。雅各宾俱乐部中间派称为平原派,雅各宾俱乐部左翼代表被称为山岳派,而山岳派最后成为雅各宾俱乐部的主人,又称雅各宾派。而平等派则是由农民出身的格拉古·巴贝夫在1795年组织的。共和国成立后,立法议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物价高涨和市场物资短缺,179354,雅各宾派代表罗伯斯比尔在国民公会上提出《粮食最高限价法案》获得通过。此题主要考查世界近代法国大革命中的政治派别,难度为087

18.日本明治政府于1869年推出的改革措施是

A.废藩置县       B.颁行《学制》

C.朝廷改元       D.土地改革

【答案】 A

【分析】

18681023,日本朝廷改元为“明治”,其革命及革命后的一系列改革称明治维新。明治政府在废除封建制度的措施包括三点:1,废藩置县,1869年开始;2,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和取消武士特权,1872年开始;3,土地改革,1872年开始。该题考查日本政治变革,难度0704

1919世纪晚期,通过武装斗争赢得民族独立的非洲国家是

A.苏丹           B.摩洛哥

C.利比里亚       D.埃塞俄比亚

【答案】 D

【分析】

19世纪末期,意大利篡改条约宣布埃塞俄比亚归它“保护”,并于1894年入侵埃塞俄比亚。孟尼利克二世在当地人民的支持下,组成11万人的军队多次挫败意军,于1896年的阿杜瓦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迫使意大利在《亚的斯亚贝巴和约》上签字,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本题考查了世界近代史部分的非洲民族独立,是教材中重点的内容,难度为0156

20.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列宁《四月提纲》内容的是

A.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

B.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C.武装起义的时机已完全成熟

D.新建的国家应是苏维埃共和国

【答案】 C

【分析】

这是一道考查十月革命共运史的内容。1917416,列宁从国外回到彼得格勒,第二天在布尔什维克党的会议上作了报告,题为《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即为著名的《四月提纲》。列宁指出……新建的国家应是苏维埃共和国,而不是议会制共和国。列宁提出的口号是:“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本题的正确答案应是选项C,难度为0513

二、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21.推恩令

【参考答案要点】

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采取的一项措施。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允许诸侯王在本封国内分封子弟为列侯,达到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效果,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分析】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允许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本封国内土地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于是,诸王的子孙都得以成为列侯,各个诸侯国实际上已经自行解体,加强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

这是一道比较容易的题目,考查的是中国古代西汉武帝削弱诸侯王、加强中央集权的内容,难度为0.738

22.圩田

【参考答案要点】

古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种水利田。唐末五代兴起,宋时大盛,明清延续。在沿河湖的低洼之地筑堤围田,设水渠、闸门与水车,旱时放水灌溉,涝时排水。

【分析】

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量围垦造田、扩大耕地面积的一种形式,又称围田。即在低洼之地周围筑围,外围水、内围田,后又有了水渠、闸门等设备,起到旱时放水灌溉,涝时排水的作用,使南方的土地资源得到日益充分的开发。

“圩田”一词是大家熟知的,它主要考查唐以后南方农业经济发展,但许多考生组织作答时都缺少内容,因此难度仅为0.284

23.金瓶掣签

【参考答案要点】

清政府于西藏等地实施的活佛转世制度。规定达赖、班禅及大呼图克图的灵童转世,须由诸喇嘛当众于金瓶内抽签,并由驻藏大臣或理藩院尚书亲临监督确定,以避免地方上层贵族操纵,加强中央政府的控制。

【分析】

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管理,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首次提出以金奔巴瓶抽签的方式,确定达赖、班禅及大呼图克图活佛转世的制度。规定灵童转世的选择,须由诸喇嘛当众于金瓶内抽签,并由驻藏大臣或理藩院尚书亲临监督确定后方能产生。这项制度对清朝中央政府加强蒙藏地区的管辖起了重要的作用。

“金瓶掣签”考查了西藏的宗教制度和清政府对西藏边疆地区的控制,难度为0.532

24.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参考答案要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抗日武装。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协议,将南方数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皖南事变中新四军番号被国民党政府取消。随后,由中共中央重建。

【分析】

1937年抗战爆发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012,国民政府军委发布命令,将隶属中共领导的南方八省13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项英分任正副军长。19371225,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并在江南坚持抗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1941年皖南事变中新四军番号被国民党政府取消。随后,由中共中央下令重建新四军,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

此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战,属中国现代史的范围,这不仅是最基本的知识,也是作为历史学专业学生应掌握的内容,难度为0.526

25.阁提

【参考答案要点】

印度中古时期的种姓制度。该制度按行业划分成众多种姓,种姓内职业世袭,种姓间禁止通婚。这一制度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分析】

在中古时期,印度的种姓制度非常复杂,除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种姓之外,按照行业组成各种“阇(du)提”(梵语jati)。阇提内部职业世袭,设管理机构监督成员遵守规章制度和风俗习惯,违者受惩罚,直至被剥夺受保护的权利。阇提之间相互分割,不准通婚。随着手工业分工的细化,各种手工业阇提的数目不断增加,这种种姓间的隔绝,阻碍了社会进步和国家强盛。

这道世界中古史的题目,目的是考查印度的种姓制度,由于考生对世界古代史知识普遍掌握的不够好,许多人未答,使得难度为0.147

26.凡尔登条约

【参考答案要点】

法兰克国王虔诚者路易死后,三个儿子于843年在凡尔登签订的瓜分王国的条约。该条约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后来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政治版图的基础。

【分析】

法兰克国王虔诚者路易死后,其三个儿子罗退尔、日耳曼路易和秃头查理,于843年在凡尔登缔结的瓜分法兰克王国的条约。条约规定路易得到莱茵河东岸地区和巴伐利来,地理上称德意志;查理所得地区大体与今天法国相同,地理上称法兰西;罗退尔得到意大利中部、北部和路易与查理所占地区之间的洛林地区。罗退尔保留皇帝称号,路易和查理拥有国王称号。此条约奠定了日后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疆域的基础。

本题主要考查法兰克王国晚期历史,各种教材都涉及此内容,有些考生没仔细看题目,误回答为“凡尔赛条约”,一字之差造成了分数的丢失。这道题目的难度是0.323

27.《九十五条论纲》

【参考答案要点】

1517年,德国马丁·路德因质疑教皇兜售“赎罪券”,公开张贴的辩论提纲。论纲反对用金钱赎罪的方法,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主张。它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分析】

德国人马丁· 路德于15171031在维登堡的卡斯尔教堂大门上,公开张贴的辩论提纲。论纲质疑教皇兜售“赎罪券”,反对用金钱赎罪。他主张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人可以“信仰耶稣即可得救”,不需要通过教会中介,也不需要借助繁杂的宗教仪式。号召人民起来公开讨伐教会的统治,从而引发了宗教改革。他的论著、教义广泛传播,形成路德新教派。

该题目的设计思路在于考查马丁·路德和宗教改革的开端,难度为0.341

28.欧洲煤钢联营协定

【参考答案要点】

1951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签订的协定。该协定把煤、钢生产等经济活动置于共同管理和监督之下,是后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基础性协议之一。该协定的实施缓解了德法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欧洲的统一。

【分析】

195059,法国外长舒曼宣布一个关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又称“舒曼计划”)的声明,即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个机构做出的决定对于法德和参加该机构的其他成员国都具有约束力。经过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的协商,19514186国在巴黎签署了为期50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又称“欧洲煤钢联营协定”)。条约基本遵循“舒曼计划”的设想,组建独立于各成员国之外的高级机构,直接管理各国的煤钢生产和销售。该协定的实施,结束长达数百年之久的法德之间的冲突,为欧洲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这道世界现代史的题目,主要考查的是战后欧洲经济联合内容,难度0.557

三、史料分析题:293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次年,以举人试之京师,曰会试。中式者,天子亲策于廷,日廷试,亦日殿试。分一、二、三甲以为名第之次。一甲止三人,日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状元、榜眼、探花之名,制所定也。而士大夫又通以乡试第一为解元,会试第一为会元,二、三甲第一为传胪云。

                ——选自《明史》卷七十《选举二》。

材料二:

1898年,上谕)著照所拟,乡会试仍定为三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礼部即通行各省,一体遵照。

——选自《光绪朝东华录》第四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总第4141页。

材料三:

1905年,上谕)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学堂本古学校之制,其奖励出身,又与科举无异。历次定章,原以修身读经为本。各门科学,尤皆切于实用,是在官绅申明宗旨,闻风兴起,多建学堂,普及教育。

——选自《光绪朝东华录》第五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总第53925393页。

1)解释材料一中的“四子书”、“大比”、“进士出身”、“传胪”。

2)依据材料一,说明明代科举考试与唐宋的主要区别。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清政府变革科举的措施。

【参考答案要点】

1)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大比:三年一次的乡试。

     进士出身:殿试后由皇帝钦定的二甲进士。

     传胪:进士中的二甲与三甲第一名。

2)与唐宋比较,明代的科举考试,一是考试内容变化,即从四书五经中选取考试题目;二是将八股文确定为考试文体。

3)戊戌变法期间下令改革考试内容,特别是增加了外国政治制度及技艺等内容:1905年废止科举制度,兴办学堂,推广新式教育。

【分析】

科举作为一种正式的国家定制起于隋唐,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选官上开创了新型的选举制度,实行分科考试取士,此为中国科举制度创立开始;李唐王朝不仅把隋朝创立的科举制继承下来,而且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宋代科举制度基本因袭唐制,范围和规模都有所扩大;夏、辽、金、元虽是少数民族政权,在实行中规定有严格的民族界限,但对科举取士也奉行不衰;明清科举制度进一步严格和程序化,但已进入僵化和衰朽的时期。这种科举取士制度一经出现,历代奉行不止,直到清未光绪三十一年(丑905年)才诏停科举。

唐代科举,科目繁多,录取标准的不一致,难以保证公平;至宋,逐渐归并为诗赋、经义、策论三科;至元,减省为经义一科,且集中在朱熹所注《四书》、《五经》;至明清,进一步规范考试形式,单以《四书》、《五经》命题,以八股的文体取士。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廷试)三个不同层次的考试。乡试逢子、午、卯、酉年在各省城举行,顺天府则在京城,因每三年举行一次称“大比”,取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是各直省乡试中式的举人参加的考试,会试中式称为贡士(又称进士),会试的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在会试后举行,曲皇帝亲自主持,是最高一级的科举考试。殿试一甲取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三甲共取人不等。二甲、三甲中的第一人又称传胪。殿试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的身份。

在中日甲午战争后兴起的戊戌维新运动中,科举制度受到进步人士的激烈抨击,导致“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下令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增加考查外国政治制度和技艺的新内容。科举制度因此受到严重冲击而发生动摇。19059月,晚清重臣张之洞、袁世凯、赵尔巽、周馥、岑春煊、端方等将军督抚会衔上奏,要求废除科举,兴办现代学校。面对如此众多位高权重大臣的意见,清廷同月即谕令从1906年开始废除科举制度。

本题主要考查唐宋至清末科举制度的变化,其时间的跨度很长,既包含了到中国古代史的内容,也涉及中国近代史的内容部分。题目给出的三段材料容易读,设计的问题也不难,唯有第一问“四子书”使得许多考生回答有误,将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注《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通称四书,选择先秦诸子的四子答题。本题的难度为0.752,可以说是一道比较容易的题目。

30.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1 欧洲4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15001913 (单位:1990年国际元)

1500

1600

1700

1820

1870

1913

法国

727

841

986

1230

1876

3485

荷兰

754

1368

2110

1821

2753

4049

英国

714

974

1250

1707

3191

4921

俄国

500

553

611

689

943

1488

资料来源:[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干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63页。

2 欧洲4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15001913  (单位:千人)

1500

1600

1700

1820

1870

1913

法国

15000

18500

21471

31246

38440

41463

荷兰

950

1500

1900

2355

3615

6164

英国

3942

6170

8565

21226

31393

45649

俄国

16950

20700

26550

54765

88672

156192

资料来源:[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干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38页。

1)分别指出15001913年间,法国、荷兰、英国等3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和人口变化的趋势。

2)指出15001913年间,俄国人均GDP和人口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要点】

1)法国人均GDP 1870年前增长缓慢,1870年后增长迅速;人口1870年前增长较快,此后增长速度趋缓。荷兰人均GDP 1700年前增长迅速,17001870年间增长放缓,甚至出现回落,18701913年再次迅速增长;人口持续增长。英国人均GDP和人口15001913年间均持续增长。

2)俄国人均GDP变化不大,但人口增长迅速,并在18701913

年间出现人口增长高峰。原因:工业落后,沙皇专制制度与农奴制度阻碍经济发展;对外扩张使版图扩大,农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口增长的需要。

【分析】

法国1870年前尚未进行工业革命,所以经济增长缓慢;1870年之后,借助第二次工业革命,法国经济高速发展。而此前,法国已经开始了农业革命,所以人口增长较快。荷兰1700年前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快是因为荷兰的对外贸易占世界主导地位,17001870年的对外贸易优势被英国打破,所以增长放缓;1870年后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再度迅速发展。其人口则因为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海外贸易等因素,一直处在高速发展之中。英国则因为农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以及海外贸易等诸种因素之综合,无论人口还是经济,都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中。

而图表显示的俄国人均GDP变化不大,但人口增长迅速,并在18701913年间出现人口增长高峰。主要原因是:工业落后,沙皇专制制度与农奴制度阻碍经济发展;对外扩张使版图扩大,农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口增长的需要。

该题是世界近现代史部分的内容,用以给出的两个表格分析并考查欧洲有关国家近代社会经济发展,主要考查考生阅读经济类图表的能力以及对欧洲主要国家发展态势的了解,难度为0.677

四、简答题:3134小题,每小题30分,共120分。

31.隋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要点】

措施:下诏“大索貌阅”,令地方核实户籍;制定“输籍定样”,定期评定户等。废止郡一级建制,实行州、县两级制;废除九品中正制;地方官府的属官改由吏部统一任免。在洛阳营建东都;开凿大运河。

意义:国家控制了更多人口,财赋来源更有保证;百姓赋役负担更加合理。提高了行政效率;打击了士族门阀政治。加强了对华北、江南等地区的控制;沟通了南北经济和文化联系。

【分析】

隋文帝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的南北分裂局面后,为了加强隋朝的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采取多项措施:改革官制和选举制度,确立了科举制;废除地方长官自辟僚属的制度,地方官府的属官改由吏部统一任免;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二级制;制定“输籍定样”,定期评定户等;蠲免租调赋税,减轻赋役负担;营建东都洛阳,并开凿大运河,以利于中央政府统治的便捷。其意义:国家控制了更多人口,财赋来源更有保证;百姓赋役负担更加合理;提高了行政效率;打击了士族门阀政治;加强了对华北、江南等地区的控制;沟通了南北经济和文化联系。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隋朝的统一与集权,难度为0.586

32.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参考答案要点】

政治上:中国政府在是否参战的问题上,引发“府院之争”;“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合理要求被拒,引发五四爱国运动。

经济上:大战期间,英、法、德等交战国对华商品输出大幅下降,商品需求则有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族工业的市场压力;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思想文化上:“一战”中爆发了俄国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部分知识分子通过“一战”反思西方文化。

【分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远离欧洲战场,国内的资本主义由此得到迅速发展,为“一战”后的中国国内政治变革奠定了经济基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得到了壮大。“一战”中,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影响了中国思想界,给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注入新的因素,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战后,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开展影响深远的五四爱国运动,由此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新一页。由于民族运动的进一步高涨,中华民族开始了新的觉醒。

这道题目的设计主要是让考生从全方位的角度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而大多数考生在回答政治、经济影响时很全面,却忽略了一战促使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的反思。本题难度为0.626

33.亚历山大东征及其影响。

【参考答案要点】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占领埃及,建立亚历山大里亚城;在高加米拉之战中击败波斯军队,灭波斯帝国;之后进攻印度,无功而返。

东征将希腊文化传播到西亚、中亚和埃及等地区;促进了希腊文化与当地文化的交流与联系;东征也给东方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分析】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36一前323年在位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之子。即位后镇压希腊各城邦的反马其顿运动,之后开始东征:公元前334年,通过格拉尼卡战役,占领萨尔狄斯和小亚细亚其他地区;公元前333年,发起伊苏斯战役,击败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公元前332年,攻陷推罗,随后征服叙利亚和埃及地区;公元前331年在高加拉米战役,彻底击败大流士三世,次年波斯帝国灭亡;公元前327年侵入印度西北部,第二年撤军,于公元前325年回到新都巴比伦,东征结束。

亚历山大的东征,一些城市被摧毁,使人民饱受战争之苦,给东方民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东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希腊文明文化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文化交融、汇通。

本题是世界上古史内容,主要考查希腊化世界的形成。由于题目的表述不太严密,导致有的考生误理解为俄罗斯的亚历山大。但是,总体来讲题目具有良好的区分度,难度为0.518

3419011939年间美国历届政府在国内经济活动中职能作用的演变。

【参考答案要点】

西奥多·罗斯福和威尔逊时期通过法律等手段,加强对垄断企业的监管,反对托拉斯的不法行为。

哈定时期放弃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干预。柯立芝和胡佛时期也主张垄断企业自由经营。

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经济危机中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通过国会立法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

【分析】

进入20世纪,美国垄断资本势力迅速膨胀,已发展成为由极少数资本家统治的托拉斯国家。西奥多·罗斯福、威廉·霍华德·塔夫脱和威尔逊在位期间,通过法律等手段,加强对垄断企业的监管,反对托拉斯的不法行为。

哈定上台后实行“恢复政策”,即恢复战前垄断资本家的自由经营,实行共和党传统的保护政策,国家放弃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千预。柯立芝和胡佛时期采取的仍然是自由放任和“无为而治”的政策,也主张垄断企业自由经营。

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上任后,提出“新政”的主张,在经济危机中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通过国会立法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

综合以上现象可以看出,进入20世纪以后,美国政府对内经济职能发生了从局部干预到恢复自由放任再到全面干预的过程。因此,此题为世界现代史部分内容,考查了美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起源,同时也考查了考生的概括能力。难度为0.548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sxh123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