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历史学基础之秦统一专制集权国家的建立
2012/1/5 9:57:34
(一)秦始皇统一中国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对北越、匈奴用兵,扩大统一成果。
1.统一岭南
越人分布在东南沿海和华南地区。秦灭楚后,向越人进攻。在战争过程和取胜后主要办了三件事:一为开凿灵渠。灵渠把湘江水截住流到漓江,把长江和珠江水系连接起来,打通了南方的水上交通。两千多年来它一直作为南北水路的重要通道,在沟通南北、维护统一上起着很大作用。二是征发50万刑徒罪犯到岭南进行战争支援,取胜后又陆续征发几十万人到那里戍守,开发珠江流域。三是在越设置闽中、南海、象、桂林四郡。
2.开通西南夷
秦经略西南夷,开5尺道,对促进巴蜀乃至中原和西南夷地区民族间的往来,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重大的作用。
3.对匈奴的战争
秦灭六国后,派兵北击匈奴,把匈奴势力赶到阴山以北,收复了河南地,在这里设置三十四县,重设九原郡;从内地移民到此戍守、垦荒。
4.修筑长城
为防匈奴贵族侵扰,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秦长城从临洮(甘肃岷县)一直到辽东郡碣石,由关隘、城墙、城台、烽燧四部分组成。关隘设在险要处扼守要冲;城墙是长城的主体,一般随地势而筑;城台分墙台、敌台和战台三种;烽燧专为传递军情之用。长城对保护北部边疆人民生活和农业生产起了积极作用。
5.秦都咸阳
(二)专制集权制度的建立
1.皇帝制度
秦统一后,秦王自称“皇帝”,取“德兼三皇,功包五帝”之意。从此,“皇帝”代替“王”,成了封建社会历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秦始皇采用五德终始说神化王权。战国末年邹衍提出五德终始的循环论和命定论,认为土、木、金、火、水五行就是五德,历史上的每个朝代代表其中一德,互相更替。秦始皇是第一个实行这种学说的,认为周得火德,秦得水德,证明他代周的必然性和实行法治的合理性。秦始皇还搞封禅,其目的在于宣扬天命论,维护其统治。
2.郡县制
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尽罢诸侯,建立起单一的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地方行政体制。郡县制在中国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有利于集权和统一。由于郡县控制地方,集中了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权力。
3.封建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秦朝在中央设置左右丞相、太尉及御史大夫,还设置其他中央高级官吏,如奉常、朗中令、卫尉、太仆、廷尉等。
在地方设置郡、县。郡设郡守负责政务,郡尉掌管军事,郡监掌监郡。县设县令(长),掌一县政事;县尉掌军事;县丞掌司法。在县以下还有乡、亭、里等。
4.秦律
秦始皇统一后,对商鞅变法以来的法律令加以补充和修订,通行全国,是为秦律,它有对商鞅制订的秦律的解释和案例,有此后修订的和各方面的律令,如田律、工律、捕盗律等数十种,是加在农民身上的枷锁。
(三)巩固统治的政策和措施
1.“使黔首自实田”
公元前216年,秦政府颁发“使黔首自实田”的法令,进行全国性的土地登记。这次登记,目的是为了稳定赋税收入,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承认现实土地的占有状况,确认了土地的私有权。
2.上农除末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实行“上农除末”的政策:把农民迁到农业劳动力不足的地方去,定期免除徭役来加以奖励;迁徙目的在于充实边地郡县的户籍,开垦荒地,发展生产。同时,秦始皇打击不法商人。公元前219年的琅琊石刻上有“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的记载。这一措施有利于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经济。
3.迁徙豪富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将全国豪富之家12万户迁到咸阳。此外,还强迫个别的豪富、贵族迁徙。其目的之一在于政治上对豪富进行打击,因为他们虽失去政治特权,但经济上和宗法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博仁考研-历史学考研|313历史学基础综合|历史学考研辅导班|历史学考研专业课|考研培训班|历史考研分数线|历史考研参考书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