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历史学基础之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
2012/1/5 10:06:46
(一)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
西汉后期的社会问题,主要是土地和奴婢问题。这一问题加剧的原因在于土地兼并和政治黑暗。
(二)王莽改制
平帝继位后,王莽掌握了大权。王莽执政后,通过恢复汉宗室和功臣后裔的封爵、扩充太学等措施,争取到官僚贵族、地主及其知识分子的支持和拥护。公元8年,王莽代汉称帝,改国号“新”,陆续颁布法令,托古改制,主要内容如下:
“王田”“私属”。公元9年,王莽下诏宣布天下土地改称王田,天下奴婢改称私属,都不许买卖。男口不足8人而土地超过1井(900亩)的,把多出的土地分给邻里、乡党,无田者按一夫一妇百亩的制度授田。这一诏令试图冻结土地和奴婢的买卖来缓和土地兼并和农民奴隶化的过程。但地主官僚强烈反对,公元12年这一尝试失败。
“五均”“六筦”。公元10年,王莽实行五均六筦。“五均”是在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等大都市设立五均司市师管理市场。每季的中月,司市师评定本地物价,叫做“市平”。物价高于市平,照市平出售;低于市平,则听民买卖。民可向政府借贷。“六筦”是由国家掌握盐、铁、酒、铸钱、五均赊贷等五项事业不许私人经营;控制名山大泽,向在其中采取众物者课税。王莽用大商人推行五均六筦,这些人损公肥私,盘剥人民。
币制改革。王莽加铸错刀、契刀、大钱等三种钱币与五铢钱同时流通,后又作金银龟贝钱布等,凡五物、六名、二十八品。王莽加重盗铸禁令,一家铸钱,五家连坐,没入为奴婢。货币的变革引起经济混乱,盗铸法增加了奴隶问题的严重性。
政治制度方面,王莽把中央和地方的官名、郡县名、行政区划大加改变,恢复五等爵。官吏俸禄无着,就扰民。
民族关系方面,王莽挑起与周边民族的斗争,使人民陷于苦难。
五、刘秀与东汉初期政治
(一)东汉初的稳定和发展
东汉初年,由于长期战乱和饥荒疫疾,生产破坏,人口锐减,社会经济凋敝。刘秀采取了恢复生产、稳定社会的措施。
光武帝先后多次下达的释放奴婢和禁止虐待奴婢的诏令,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自耕农沦为奴隶的发展趋势,缓和了阶级矛盾。
东汉政府于公元39年下诏核实田地及户口、年纪,即“度田令”。豪强大姓反对清查,隐瞒不报。
(二)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
刘秀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巩固皇权。他对功臣虽给以优禄,并不委以重任;对于外戚的控制自始就较严厉;对于宗室诸王,也严加控制。
为进一步加强皇权,刘秀对官僚机构变动明显。他扩大尚书四曹为尚书台,置尚书令、尚书仆射,分掌行政、人事、司法、外交等事宜。尚书台逐渐变成朝廷中枢机构。他还加强州部刺史制度,州部刺史直接奏事于皇帝。司隶校尉除掌管京城洛阳及三河、弘农和三辅地区外,还有纠察三公以外的公卿大臣的权力。此外,他还裁减合并许多地方官衙,罢除郡国都尉官。虎贲、羽林、五营校尉兵为世袭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博仁考研-历史学考研|313历史学基础综合|历史学考研辅导班|历史学考研专业课|考研培训班|历史考研分数线|历史考研参考书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