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历史学基础之秦汉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2012/1/5 10:40:32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1.汉与匈奴的关系
匈奴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战国后向奴隶制转变并强大起来。秦末汉初,冒顿单于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征服了周围的大小部落和国家。西汉时期,汉匈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几个阶段。
西汉前期(刘邦到武帝即位前期)60多年,汉匈以和亲为主。和亲是统治阶级之间的婚姻关系,实际是一种政治行为、统治的需要。和亲没能从根本上解除匈奴的威胁,但避免了汉匈之间大规模的战争,有利于西汉王朝休养生息,恢复发展经济。
西汉中期(武帝初年到宣帝后期)约80余年,西汉发动了对匈奴大规模的战争,和亲中断,处于战争状态。武帝即位以后,西汉对匈奴作战条件成熟,于是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规模最大的有三次大战役。第一次叫河南战役。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率军出击,把匈奴赶出并收回河套地区,解除了匈奴从河套地区南下对西汉首都长安的威胁。第二次战役是收复河西地区,称为河西战役。公元前121年,霍去病西击匈奴,占领河西走廊,设张掖、酒泉、武威、敦煌四郡,打通了汉通西域的道路。第三次是在公元前119年发动的漠北战役。这是汉武帝时规模最大的一次对匈奴用兵。卫青、霍去病进击漠北,霍去病一直前进到狼居胥山。此次战役迫使匈奴放弃漠南地区,向西北边远地区迁徙,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整个西汉北边的威胁。
西汉晚期,汉匈恢复了和亲,匈奴归附了西汉,实现了汉匈之间的初步统一。
汉匈之间的长期战争使匈奴遭受重大损失,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牲畜大量被俘和死亡,对其经济是致命打击。二是匈奴失掉了河套、河西地区,退到了漠北,生活、生存受到威胁。三是匈奴在战争中的失败使原来臣服于他的国家和部落纷纷摆脱其控制。匈奴四分五裂,力量大大削弱。同时,匈奴统治集团内部又发生了争夺王位的争斗,匈奴面临绝境。在此情况下,呼韩邪单于率部从南下归降了西汉,受到西汉热烈欢迎。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到长安要求和亲,元帝将宫女王昭君嫁与他。呼韩邪单于归汉结束了汉匈长期的战争状态,初步实现了汉匈之间的统一。王莽执政后,降低对匈奴单于的待遇,阻止乌桓等向匈奴纳税,于是匈奴重新入侵。一度北边空虚,为匈奴所蹂躏。后匈奴内讧,公元48年,日逐王号呼韩邪单于归降于汉,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部众驻牧于汉北边八郡之内,汉对匈奴岁赐丰厚,设“使匈奴中郎将”以监护之。明帝以后,置度辽将军协助南匈奴单于抵抗北匈奴入侵和镇压族人的叛乱。此后南匈奴或降或叛,然后节节南徙。东汉末,曹操始限制其居住地区,并采取分化政策,使上层贵族与部众脱离,部分匈奴逐步沦为汉族地主的农奴。公元89年,汉将窦宪、联秉等大败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此后,由于鲜卑兴起,占有匈奴故地,北匈奴部分投汉,部分归降鲜卑。其足迹直到2世纪中叶才不见于记载。
2.汉与西域各族的经济文化联系
广义的西域除了中国新疆地区以外,还包括中亚细亚、印度、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一部分。狭义的西域指的是新疆地区。匈奴势力强大时占领了西域,在西域设立了官吏——僮仆校尉,但匈奴对西域的统治很残酷。因此,西域各国希望摆脱匈奴的控制,并把希望寄托于西汉王朝。西汉也利用匈奴与西域各国的矛盾,与匈奴争夺西域各国。
第一,张骞通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是公元前138年;第二次是公元前119年。出使目的:第一次要联合大月氏攻打匈奴,第二次要联合乌孙攻打匈奴,断匈奴右臂。当时匈奴在西域势力很大,大月氏、乌孙不想再回原地,所以张骞的目的未达到。但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对六七个国家的自然环境、物产、风土人情等进行了考察,回来后向武帝作了详细汇报。第二次出使到乌孙,并派助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博仁考研-历史学考研|313历史学基础综合|历史学考研辅导班|历史学考研专业课|考研培训班|历史考研分数线|历史考研参考书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