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书籍 考试题型 学科排名
考试科目 专业方向 报考条件
考试大纲 历年真题 分数线
就业前景 复试调剂 经验分享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
招生简章 专业目录 报录比例
院系介绍 名师风采 复试试题
背景:
阅读新闻

跨专业考历史学研究,如何准备?

[日期:2011-11-26] 来源:博仁教育  作者:lhj [字体: ]

 


第一、要摆正心态
  既然决定考研,决定考历史了,就要树立一定考上的决心。千万不要有试试看的心态,这样你是很难考上的。事实上也确实这样,考研并不难,从录取率来看,2010年是140万人报考,录取了40多万,基本上是1/3的比例,这样的录取率很高了,起码比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高多了。三个人录取一个,你考上的概率很高的。所以必须要树立必胜的信念。
  有些同学备考的时候三心二意,一点不紧张,考试结束以后担心自己成绩如何。其实没必要,我们把功夫用在考前,考后反而要有考不考得上无所谓的心态,毕竟考试它有偶然性。难道考不上研我就没出路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摆对心态。


第二、要狠抓基础
  历史学专业基础是统考,全国一张卷,有人戏称是第二次高考。既然是统考,它的题目就不会太偏,各方面比较平均。所以在这种考试制度下,可能题目比较难(比如2010年),但不会有怪题,仍然以基础为主。考察的是考生的历史学基础知识的储备程度。
  其实仔细分析历史学统考试题,就会发现大约有100分左右的题目是基本分,即高中历史基础比较好的同学,这个100分是完全可以拿到的;再有150分左右是提高分,要仔细备考复习教材才能拿到;还有50分左右是难拿的分,要有很扎实的历史基础和一定的史学分析功底才能拿到。所以如果我们假定英语和政治拿到100分(不太难),专业只要拿到200分,就可以稳坐钓鱼台,而在一些年份,180分也就够了。
  从考试的题目来看,选择题、名词解释都是直接考的史实,材料分析题、论述题也建立在基础知识上,所以必须要抓基础。如何抓基础,核心就在于多复习几遍教材,通常所说的“北师大版的教材”,一定要看过,重点抓住上面的知识点,而不要限于里面的文献资料不能自拔。


第三、要掌握一定答题方法与技巧
  既然是一个考试,那它的本质就是答题,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比较好的答完题是关键。很多同学基础也很牢靠但是不会答题,因此有些人考出来自我感觉良好,感觉都答出来了,最后分却不高,有的同学明明这道题不怎么会做,最后也拿到一定分数,这就是答题方法的问题。
  答题的时候要一是要有层次、有结构,比如一道名词解释,最好以这样的结构来答,首先一两句总体概括一下这个名词的意义,然后以“什么人出于什么目的在哪个地方做了什么事”的结构来做主体解答,接着说一下它的特点,说一下效果、影响,最后说一下结局。基本上一两百字就可以说的很清楚全面又逻辑分明。
  二要突出重点,把最重要的要突出来,特别是回答论述题、材料题的时候,除了要有条理有结构,还要突出重点,不要写成一团,最好多分小段,把最重要的话放在每段开头。
  三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或者叫做有所写、有所不写,对我们没把握,不记得的一些知识点可以不写,或者模糊地写,比如2011年的“魏玛政府”名词解释,如果你忘了它确切的起讫时间,就可以不写,或者以“一战后”这样的模糊用语代替,切不可乱写,不写不一定扣分,写错却肯定没分。
  四是敢于猜题。考试的时候肯定会遇到不会的题目,这时候怎么办,就要敢于猜题。比如2010年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名词解释,老实讲我没有听说过这本书,这个时候怎么办?猜!首先看这个书名不像当代人写的,更不是古代人写的,应该是近代,那么近代研究隋唐制度史谁最厉害?当然陈寅恪了,所以大胆猜陈寅恪,然后看这个书名就可以大概推断得出来书的内容,制度嘛,肯定是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隋唐时期中国的政治、官职、礼仪、经济、财政等各项制度等等。评价肯定是研究隋唐时期中国典章制度的权威著作,构建了隋唐制度史的研究基础等等。所以这道题虽然不会,但是用了方法,还是可以拿一定的分。


第四、要坚持不懈,不断提高
  要是问过考过研的师兄师姐,他们最大的心得是什么,我想可能少说有一半人回答是坚持。历史学考研更是如此,不是很难,但是内容很多,很庞杂,有限的复习时间更需要一直坚持。很多人复习了一半觉得没有信心,或者受不住别人找工作的诱惑就放弃了,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剩下来的同学就更要坚持,因为你考上的几率又大了一点。
 
  怎么样才能坚持呢,我觉得做笔记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笔记不一定要面面俱到、非常详细,那样既浪费时间还会让自己心烦。可以做一个重点提醒式的,看到一个纲目就能想到周围一片的内容。


第五、要避免认识的误区
  1 “考研就是考英语” 这是一个很不正确的观点,特别是历史学考研的考生,其实历史学每年的英语线都不高,40分左右,我想这个分数大家应该都能达到,所以在英语上不用花过多的时间,当然考北大、复旦等名校的除外,英语基础很差的也除外。
  2 “一本辅导书打遍天下” 这也是不正确的,辅导书要不要看,我觉得要看,特别是跨专业考生,看辅导书能够节省很多时间,但是辅导书的知识点是不全的,而且现在考试的特点是越考越细、越来越注重理论能力,所以只看一本辅导书不够,要多看几本,更要多看教材。
  3 关于辅导班,我个人的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可以选择报一个的,当时博仁历史学考研辅导班帮助我提炼考试重点,浓缩考试范围,教会我答题技巧和思路,提高了复习效率等。
  4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研书” 有些同学一看到考研要坚持,就天天把自己关注自习室、图书馆里看书复习,对外面的事不闻不问,这也是不好的习惯。这样不仅把自己搞的太压抑,影响复习效率。更重要的事,虽然我们的是考“历史”,可有的时候却和“时事”沾边,比如2009年的“凯恩斯主义”,这和08年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息息相关。再比如2010年的“弗莱明”,他发明的青霉素能和09年搞的人心惶惶的猪流感有某种联系。甚至再如2008年的“夷陵之战”、选择题《三国志》裴松之注,还能和那两年很火的《易中天品三国》扯上关系。所以多听“窗外事”有时候会有意外的收获。
 好了,这就是我的考研心得,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lhj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