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
(一)八一起义
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在周恩来、李立三、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南昌起义爆发。发表了《八一起义宣言》。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树起了坚持革命斗争的光辉旗帜。它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二)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为了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新的路线和政策,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在发言中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的”著名论断。
八七会议清算和结束了共产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明确了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针,为全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的新的阶段。八七会议在纠正右倾错误的同时,滋长了“左”倾错误。
(三)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三湾改编。
(四)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11日,在张太雷、叶挺、叶剑英、周文雍、聂荣臻等领导下,举行了广州起义。
(五)其他起义
1927年秋至1928年夏,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其他一些地区还先后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
二、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发展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发展
至1928年2月,先后建立了茶陵、遂川、宁冈三县的工农兵政府和赤卫大队,以宁冈为中心的湘赣边界的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1928年4月,朱德、陈毅与毛泽东所部胜利会师。
5月,先后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和以袁文才为主席的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
7月,井冈山根据地扩大到宁冈、永新、莲花3个县及其周围地区,面积达7000多平方公里,拥有人口65万。在军事战术方面,毛泽东、朱德总结概括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16字游击战基本原则,从而为红军战略战术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农村的进军,为国民革命失败后继续坚持革命斗争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二)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1.赣南闽西根据地
2. 湘鄂赣根据地
3. 闽浙赣根据地
4. 鄂豫皖根据地
5. 洪湖湘鄂西根据地
6. 广西左右江根据地
总之,从1927年秋收起义开始到1930年,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遍及10多个省区的15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正式红军已发展为13个军7万余人。
(三)土地革命的广泛开展
解决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1928年12月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它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其缺点是规定没收一切土地而不是仅没收地主的土地,以及土地所有权属于政府,禁止买卖。
1929年4月制定和颁布了《兴国土地法》,将《井冈山土地法》中“没收一切土地”的规定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7月,在上杭召开的中共闽西“一大”上通过了《土地问题决议案》,提出了“分田时以抽多补少为原则”。
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开展。
土地革命推动了根据地农业生产的发展,也给红军战争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
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寻找一条适合中国革命发展的新道路而进行着艰苦的探索。
(一)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毛泽东于1928年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1月又写了《井冈山的斗争》,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1930年1月,毛泽东写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5月,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初步论述了党的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和群众路线的基本思想。以后,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著作中,对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做了全面论述,使这一理论得到不断完善。
1.红色政权有可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五个条件
根本原因:中国是一个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
客观原因: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全国革命形势是向前发展的
主观原因: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二)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毛泽东还论述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首先,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罢工的合法权利。
其次,中国革命的中心内容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最后,由于中国革命的不平衡性、长期性和曲折性,强大的敌人总是长期占领着中心城市,而广大的农村则是他们统治薄弱的环节。
(三)“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紧密结合。
四、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