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共党内“左”倾错误的出现
(一)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及其纠正
1927年11月,在瞿秋白主持下,中共中央发展了八七会议以来党内的“左”倾情绪。
(二)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及其克服
1930年6月11日,在李立三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的决议案,使“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第二次统治了党的领导机关。
二、红军反国民党四次“围剿”的胜利
1930年11月,蒋介石发动第一次“围剿”。
1931年2月,蒋介石组织第二次“围剿”。
1931年7月,蒋介石亲任总司令,发动了第三次“围剿”。
1932年底,国民党调集30个师的兵力,分3路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
中国共产党于1929年10月,领导建立了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有力地回击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三、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一)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王明,原名陈绍禹,安徽金寨人。1931年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六届四中全会。
王明于1930年10月至11月写成的《两条路线》,即后来更名为《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的小册子,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政治纲领。其主要错误表现在:
1.对革命性质、形势和阶级关系作出了错误的分析。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否认中间阶级的两面性和反动势力的内部矛盾,实行“关门主义”,主张“进攻路线”,宣称“现在阶段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有在坚决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才能取得彻底胜利”。
2.对革命道路问题和城市斗争的方针问题提出了错误的政策,低估根据地建设和农村游击战的重要性,夸大国民党统治的危机和革命主观力量的发展,坚持“城市中心”论,号召全党准备决战。
3.在土地问题上推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极“左”政策。在组织上大搞任人唯亲的宗派主义和惩办主义,搞“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在军事上强调所谓的“正规化”、“正规战”、“全线出击”等等。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给中国革命造成了严重危害。
(二)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最大危害是直接导致了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的失败。
1933年10月,蒋介石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及相邻苏区发动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围剿”。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突围转移,开始长征。
四、遵义会议与红军长征的胜利
(一)长征的开始
面对严峻形势,临时中央在1934年夏被迫开始考虑红军主力的突围转移问题。
7月,寻淮洲、粟裕等领导的红7军团改组为北上抗日先遣队,奉命从瑞金出发
8月,任弼时奉令率红6军团从湘赣根据地突围西征
9月,鄂豫皖的红25军在程子华、吴焕先的领导下,也奉中央命令准备突围西征
这三支先遣队的行动打乱了蒋介石的军事部署,掩护了红军主力的长征。
1934年10月10日晚,中央红军5个军团连同中央机关共8.6万余人,相继从江西瑞金和福建的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向红2、6军团所在的湘西进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在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毛泽东建议放弃和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随后红军强渡乌江,于1935年1月占领黔北重镇遵义。
(二)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会议着重解决了当时最为紧迫、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会议通过的《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指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及退出苏区后遭到的严重损失,其主要原因是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会后,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遵义会议意义。
(三)长征的胜利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到达四川懋功,与红4方面军会师。
1935年6月26日,中央政治局在两河口召开会议,决定两军会合后集中主力北进
1935年9月12日,俄界会议,做出《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徐海东、刘志丹等率领的红15军团胜利会师。至此,中央红军历时一年,行程两万五千里,纵横11个省的长征,终于胜利结束。
1936年10月,红l、2、4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毛泽东曾经指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它标志着红军战略退却的终结和战略转移的完成,开创陕甘宁苏区新局面战略阶段的开始,并为向民族革命战争实施战略转变作了准备。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红军主力在西北胜利会师,就成了战略转变的转折点。同时,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从南到北,由东到西,宣传了红军,播种了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