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书籍 考试题型 学科排名
考试科目 专业方向 报考条件
考试大纲 历年真题 分数线
就业前景 复试调剂 经验分享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
招生简章 专业目录 报录比例
院系介绍 名师风采 复试试题
背景:
阅读新闻

诸葛亮并不孤独

[日期:2011-06-03] 来源:  作者: [字体: ]

  易中天教授评价诸葛亮曰“百年孤独”。起初,我很以为然。后来仔细一想,感觉越来越不对。诸葛亮孤独吗?否。纵观诸葛亮的人生历程,不论哪个阶段,他都谈不上孤独。
  按常理推想,诸葛亮本该是孤独的,因为他是一个高尚的人,又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一个人如果仅仅是高尚,还不至于孤独;如果一个人人格高尚同时再有理想,那就注定要生活在孤独之中了。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诸葛亮恰恰是一个例外。
  易教授说伟大的人往往是孤独的。诸葛亮是伟大的,所以是孤独的;曹操也是伟大的,所以也是孤独的。对此,我颇有点不同意见。我认为诸葛亮是伟大的,但他并不孤独;曹操算不得伟大,根本够不上孤独。曹操不算伟大,正如项羽、刘邦算不得伟大一样,他们最多算是杰出。曹操那不叫孤独,他那是“孤寡”——孤家寡人。孤家寡人和孤独是不同的,孤独是“曲高和寡”,是一种无奈;“孤家寡人”则是某些人的一种追求。
  孤独作为一种存在,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因为志行高洁而不为世俗所容,如屈原“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再是因为怀才不遇而孤芳自赏,如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三是因为壮志难酬而凄凉悲怆,如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孤独产生的根源,往往是因为理想;理想之产生,肯定是因为责任。一个人为着理想而生,就是崇高;为担负责任和使命而奋斗,就是伟大。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志士仁人,胸怀着大济苍生的远大志向,追求着澄清天下的社会理想,却大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英雄无所用武,于是只能在孤独寂寞之中走过自己的人生!因此说孤独往往意味着人生的悲剧!
  诸葛亮很幸运,因为他生逢其时。如果不是乱世,估计诸葛亮也会孤独一生。
  纵览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只有在乱世,那些大贤才能得到重用,成就功业;而在太平治世,多是奸臣当道,贪官弄权。诸葛亮恰恰是因为汉末之乱,英雄四起,才有了一展雄才的机会。而正因为他走出了隆中,帮刘备去运筹天下,注定了他一生不会孤独。
  诸葛亮的一生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高卧隆中阶段、辅佐刘备阶段和辅佐刘禅阶段。可以说他人生的这三个阶段都不孤独。
  有人可能会说,诸葛亮高卧隆中之时很孤独,因为他自比管乐,“时人莫之许也”。这一观点似乎有些道理,但诸葛亮当时孤高自许,肯定不会在乎俗辈的议论。更何况此时的诸葛亮,有司马徽、庞德公等高人为师,有徐元直、崔州平、孟公威等名士为友,怎么可能孤独?古语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况有这诸多人哉?
  等到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诸葛亮得以尽展雄才,经纬天下,就更不会也没时间孤独了。此时的诸葛亮,刚刚27岁,正是风华正茂之年,建功立业之季。试想太公八十终遇文王,范增七十才遇项梁,与这两人一比,诸葛亮何其幸运啊?
  正因为遇到刘备,诸葛亮注定这一生不会孤独。而荀彧则没那么幸运,因为他遇到的是曹操。
  刘备和曹操是不同的。刘备是仁主,曹操则是奸雄。诸葛亮是仁人,因此选择了仁主的刘备。仁是他们走到一起的根本原因。两人心性相通,自然情同鱼水,彼此知情知性,自然永不相背。事实就是如此,诸葛亮至死对刘氏忠贞不二,而刘备的“白帝城托孤”也成为君臣信任的千古佳话。当然有好多人认为刘备有点虚伪,但那些臆测并不能掩盖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曹操就不同了。曹操是奸雄。奸雄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仁,不仁的标志性语言就是“宁我负人,勿人负我”。荀彧也是天生奇才,择明主而事。遇到曹操,起初他也以为得遇明主,暗自庆幸。曹操确实没有让他失望,不仅对他委以重任,并且言听计从。可是到了后来,等曹操大功告成之后,就暴露了自己的不仁的本性。于是荀彧很是孤独了一段时间以后,便告别了人世。与荀彧相比,诸葛亮又何其幸运啊!
  当刘备去世以后,刘禅继位。阿斗的无能与怯懦恰恰成就了诸葛亮。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去治理这个国家,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选贤举能,依法治国,爱民如子,清正廉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以自己的勤政和智慧基本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君子之政。在他的治理之下,蜀国朝廷上下多君子而寡小人。因为他慧眼识才,所以一大批正直贤能的人才走上了政治舞台:蒋琬、费祎、姜维、陈震、董允、郭攸之、向宠、向朗、张裔、杨洪等人,都是忠贞贤良的君子。有这些人为股肱,诸葛亮怎么会孤独?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他仍事必躬亲,勤政为民。他这样做,使下层官吏也有所忌惮,不敢徇私枉法。有如此贤相,蜀国百姓幸何如之?即使诸葛亮去世以后若干年,蜀汉也没有出现乱臣贼子,足见诸葛亮的知人之明。
  诸葛亮真的不孤独。他不仅得到了属下的崇敬和百姓的爱戴,他也得到了来自他对手的尊敬和赞誉。司马宣王赞之曰:“天下奇才也。”钟士季行军至汉川,即“祭亮之庙,令军士不得于亮庙所左右刍牧樵采。”钟会此举,主要是出于对诸葛亮的崇敬。当后主刘禅“乐不思蜀”之时,司马昭慨叹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其对诸葛亮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诸葛亮生前不孤独,身后尤其不孤独。诸葛亮去世以后,蜀国百姓纷纷请求给他立庙,以便致祭。可刘禅挟私愤坚决不允。于是老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于道陌上”。 多少年后,仍是“百姓巷祭,戎夷野祀”。蜀汉王朝只好顺从民意,在今陕西省勉县诸葛亮墓附近为之建祠。其得人心如此,怎么能说孤独?千百年来,后世志士仁人无不以诸葛亮为榜样,可谓千秋景仰,有口皆碑。唐代大诗人杜甫多次写下赞美诸葛亮的诗篇。“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早已深入人心。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更是多次手书诸葛亮的《出师表》以激励自己。陆游更是给予了“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最高赞誉,其崇敬之情无以复加。一直到今天,提起诸葛亮,正直人士无不极尽赞美,诚心敬仰。
  真的,诸葛亮并不孤独,这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可以说正因为有了那么多的巧合,才成就了他传奇的人生。虽说“出师未捷身先死”,未尝不是一个遗憾,然而他得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堪欣慰了。想想后世,许多悲情英雄想要马革裹尸尚且不能,何谈“鞠躬尽瘁”呢?更有甚者,忠臣良将戎马半生,为国为民,到头来却被冤杀甚至被灭族,那是何等的悲惨!然而历史上演的,更多的是后者。由此可见,诸葛亮的不孤独,又是多么可贵!这简直是后世无比宝贵的财富。
  我们有理由对前途充满希望,因为中国有过诸葛亮;我们有理由憧憬美好的社会理想,因为历史上的诸葛亮曾经不孤独。
  诸葛亮一生不孤独,这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他的经历就是一本教科书,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并不深奥的道理。那就是,究竟怎样才能让那些以天下为己任的人不再孤独。
  我期盼,后世的诸葛亮们也能如他一样终生不孤独!

    博仁教育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huyueche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