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选文的阅读和翻译。
难点:选文的翻译。
解题:
《宋书》与沈约
沈约(441一-513),字休文,南朝吴兴人,历仕宋、齐、梁三朝,史家一般称他是梁朝人。沈约出身门阀士族,家族地位显赫。沈约在20多岁时开始撰写《晋书》,到488年撰写成《晋书》120卷,齐永明4年开始奉诏撰写国史,撰成《齐纪》20卷。齐永明5年(487)开始奉诏撰写《宋书》,次年即成,共计纪、传70卷。所记起于东晋安帝义熙之初,终于宋顺帝升明3年(479),包括东晋末年及宋一代的历史。
《宋书》在反映时代特点方面是很突出的。第一、在列传方面,创立了家传的形式。以前的正史列传很少附记传主的后人、亲属;而《宋书》创立了此例,开始以子孙之传附属于父祖之传。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地主居于统治地位,社会风气崇尚家族史和谱系之学在历史编篡学上的反映。
第二、在类传中首创了《孝义传》。标榜“孝行”“孝廉”,反映了魏晋统治者“以孝治天下”的遗风犹存。《孝义传》序论及后论说:“夫仁义者,合君亲之至理,实忠孝之所资”,“汉世士务治身,故忠孝成俗”,但是《宋书》撇开了忠而大讲孝,说明当时统治者内部的矛盾冲突在历史学领域的反映。这也透露出统治阶级中提倡的忠、孝的虚伪性。
第三、创立了《索虏传》记录北魏及南北战争、通好、和议、互市的历史,正像《魏书岛夷传》记录南朝和南北关系的历史是一样的。这是南北分裂的政治局面在史学上的反映。《索虏传》的后论从历史、政治、军事、地理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南北局面的形成,反映了史学及其对这一重大问题的重视。
《宋书》的志在文字的分量上几乎占据了全书的一半,而在价值上更有超出本书纪、传的地方,是司马彪的《续汉书》八志以后又一重要著作。一、八志的《律历》、《礼》、《天文》、《五行》、《郡国》等志都是从曹魏讲起,是《宋书》志的过人之处。这其中包含着接续前史、贯通古今的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史学的优良传统。《宋书》的志包罗曹魏、两晋,弥补了《三国志》无志的缺陷,在史学上的成就不可低估。二、《宋书》志有一篇《志序》,概述了志的源流,也反映了6世纪初中国史家对于制度史研究的重要性的理论认识,是一篇难得的作品。比如它指出:“汉兴,接秦坑儒之后,典坟残缺,耆生硕老,常以亡逸为虑。刘歆《七略》、固之《艺文》,盖为此也。”这都是很有意义的见解。三、《宋书》的志中有许多具有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的记载,比如《律历志》详细记载了扬伟的景除历、何承天的元嘉历、祖冲之的大明历等我国历法史上的重要文献。《乐志》叙述了歌舞乐器的缘起与演变,汇集了汉魏晋宋的一些乐章、歌词、舞曲,具有独创的风格,为前史所不及。《州郡志》记载了汉魏以来的区域建制的变动F尤其写出了东晋以来的北方人口南迁和侨郡侨县的具体情况,是一篇反映入口变动和区域变动的重要的地理文献口总之,《宋书》的志都写的丰满而有序,在正史的志中颇具特色。
《宋书》最突出的特点,是宣扬天命、佛教、预言。它记载了诵读观音经千遍就可以免灾的故事。《符瑞志》鼓吹“有受命之符,天人之应”,《天文志》、《五行志》多有此类的记载。这反映了神秘主义的史学观,为统治阶级的合法统治编织了神圣的外衣。
选文:《谢灵运传论》:
本篇选自《宋书》67卷。这是沈约用胼文文体写的一篇史论,发表他对文学史的见解,前半谈的是情和文的关系,后半谈的是声律问题。胼文是南北朝的流行文体,句法讲究对仗,语音讲究平仄,造句讲究用典。用这种文体写作,通常“四六”成旬,音读有节奏,形式很优美,但常常以词害意,而且满纸典故,增加了阅读的困难。但要了解那时的史料,必须要阅读联文。
1、讲解全文:全文共分五自然段,前四段讲的是魏晋以前文章风格的变化,后一段讲到了文章中的音律问题。
2、翻译全文。
3、重点词汇:五常、六义、四始、文、质、宫、音韵。
思考题:
1、《宋书》的突出特征
2、简析《宋书•谢灵运传论》的文学批评史意义
3、谈谈谢灵运的文风
参考书:
1、骆玉明、张宗原《南北朝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沈约《宋书》,中华书局1974年点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