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选文的翻译,重点词汇的掌握。
难点:胼文的特点以及胼文的翻译。
解题:
《晋书》是记载晋代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著作。唐朝以前的正史,虽然大多由史官撰成,但绝大多数成于一人之子,作者的史学观点贯穿到全书。从唐朝官府修撰《晋书》、五代史起,绝大部分正史几乎都是由封建王朝设立史馆,任命宰相检修,遴选许多史官担任篡修官,集体分工编篡而成。因为,唐太宗李世民曾经撰写了《宣帝纪》、《武帝纪》和陆机、王羲之的传论,所以题名“御撰”。
唐代贞观20年(646),唐太宗下达了《修晋书诏》,“令修国史所更撰《晋书》”。诏书对《史记》、《汉书》以下以至“五代史”历代正史,但是对唐朝以前的晋史都不满意。两晋南朝时期出现了26种晋史,到了唐朝初年还存有18种。这些书,只有一、二种兼具两晋历史,大多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晋史。《修晋书诏》批评它们“烦而寡要”、“劳而少功”,或者“滋味同于画饼”、“略记帝王”,所以下令重新修撰《晋史》。
重新修撰《晋史》以房玄龄、褚遂良为监修,参与撰述的有许敬宗、令狐德棻、敬播、李淳风、李延寿等21人。其中令狐德棻为首,他和敬播在制订《晋书》的体例上起了重要作用。《晋书》的重修以臧荣绪的《晋书》为蓝本,参酌其它众多的晋史以及晋人的文集予以补充,重新修撰。《晋书》包括帝纪10卷、志20卷、列传70卷、载记30卷,叙例、目录各1卷。叙、目已经佚失,今存130卷。
《晋书》的记事,起于泰始元年(265),迄于元熙二年(420),包含西晋4帝、东晋ll帝一共156年的历史,并追叙了晋朝先世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在东汉末年和曹魏时期的活动,还包括了与东晋同时并存的北方十六国的历史。《晋书》对于这样的纷繁的历史格局,能从容的表述出来,显示了当时史学家的组织力量和创造才能。
《晋书》的成就首先在于它写出了两晋历史的全貌,弥补了以前史学著作的不足。内容也很充实。因此,《晋书》问世以后,其它的晋史都亡佚了。《晋书》的另一成就就是还突出地表现了他对民族关系以及其它割据政权的历史的撰写。它继承了《东观汉记》的“载记”的体例,创造性地记述了16国的历史概貌,反映了唐朝统一后“天下一家”的思想。
《晋书》的10篇志是天文、地理、历律、礼、乐、职官、舆服、食货、五行、刑法,写出了两晋时期的典章制度。
选文:《刘毅传》
《刘毅传》选自《晋书》45卷,是西晋初年刘毅给晋武帝上的一篇奏疏的全文。古代的历史著作,常常引用大臣给皇帝的书信,包括谢恩的“章”,弹劾的“奏”陈请的“表”,辩驳的“议”",条陈的“疏”,言事的“上书”,保密的“封事”等,统称奏议。而其中往往有重要的史料。本篇揭露了“九品中正制”的弊病,是反映晋代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1、讲解选文:全文共分13自然段,但除了首尾两小段外,都是刘毅的“条陈”,对当时的九品中正制度进行了批评。
2、翻译第2、3、4段。
3、重点词汇:品位、名状、中正、格、优诏。
思考题:
1、《晋书》十志与载记的内容要点
2、简析《晋书•食货志》所载述的户调式和占田制
3、《晋书•刘毅传》“请罢中正除九品疏”的重心所在
参考书:
1、廖吉郎《六十年来〈晋书〉之研究》,台北中正书局1974年版。
2、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3、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