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书籍 考试题型 学科排名
考试科目 专业方向 报考条件
考试大纲 历年真题 分数线
就业前景 复试调剂 经验分享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
招生简章 专业目录 报录比例
院系介绍 名师风采 复试试题
背景:
阅读新闻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日期:2009-08-18] 来源:博仁教育  作者:博仁教育 [字体: ]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

 

的基本特点。掌握赋税制度发展变化的情况、特点和走向,了解其对中国古

 

代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情况,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

 

展缓慢的原因。

 

5.理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情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专题线索梳理

 

对经济史的学习,从涉及的内容来说,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

 

贸易的发展及经济政策、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从知识掌握的层次看,主

 

要包括总体特征、经济发展原因、表现及影响四大块。

 

1.古代的农业经济:农业发展的表现,一般要从农具改进与农作物推广、

 

水利工程的兴修、耕作技术的进步、垦田面积的增加、粮食产量的提高、政

 

府收入增多、国家人口增殖等方面来考察。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看历代政府对

 

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农业政策、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等。

 

认识:我国古代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①农产品化程度逐渐提高。唐代以前,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并不明显。唐朝时

 

期茶叶已成为普遍的饮料,茶叶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

 

收茶税,这是农产品商品化之典型。元朝时,棉花种植遍及南方,明代已推

 

向江北。明清时期,棉花、蚕桑、茶叶、烟草、花卉、油料、药材等经济作

 

物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农业商品化直接促进

 

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不断增长。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重视农业,自秦汉

 

至明清,耕地面积呈不断扩大趋势。西汉时,江南、西域和西南的土地都得

 

到一定的开发。隋唐时,江南的土地资源进一步被利用,适于种植高产稻的

 

圩田很普遍,开垦山地的现象也很多。明清时,连不适宜生长稻、麦的贫瘠

 

沙洼地也被利用起础8孛婊牟欢侠┱梗沽甘匙懿看蠓黾印?

 

③农作物品种不断增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前期发展,后期停滞。“五谷

 

”在商周时期已经种植。明代引进了玉米和番薯。清代前期种植经济作物已

 

很普遍。从秦汉到隋唐,农业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不断发展。钢刃铁农具在

 

隋唐时期已普遍使用。隋唐出现筒车和曲辕犁。农业生产工具在宋代以后无

 

大改进,加之农业生产商品化趋势不断加强,这预示着封建生产力已经走到

 

尽头,商品经济的发展必将促进新的生产关系出现。

 

④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农本”和“以农立国”思想是历代统治者

 

一贯的指导思想。从战国的商鞅变法到清朝统治者,都在推行“重农抑商”

 

政策,这种做法,是中国古代封建自然经济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

 

产物。它的实行,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国家安定、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

 

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过一定积极作用,应该给予肯定;但该政策把工商业和

 

农业对立起来,进行压制,其结果必然是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农业长期

 

停止在自然经济的低水平上。其弊端在明清时期更加严重,它阻碍了资本主

 

义萌芽的成长,是中国落后于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⑤赋税制度与土地制度相适应,随土地制度的变化而变化。中国古代赋税制

 

度的变化呈现出两种趋势:一是以人丁为主逐渐变为以土地为主,说明封建

 

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一是纳税物品由实物和力役为主逐渐变为

 

货币地租,说明我国商品经济在不断的发展。

 

2.古代的手工业经济:中国古代手工业的重要部门主要有纺织业、冶金业

 

、陶瓷业、造船业、造纸业等。每一部门的发展包括产地、规模、技术水平

 

、产品数量与质量、产品销路等方面。

 

认识:我国古代手工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①工业部门不断增加。奴隶社会就有了冶铜工业(即青铜工业),封建社会

 

增加了冶铁、制糖、棉纺织业等部门。工业部门的不断增加,有的是在生产

 

过程中产生的新行业,有的则是由某个行业演变分化成的新的部门。例如在

 

纺织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先有丝织业,后有棉纺织业;其后棉纺织业日益发

 

展,又分为轧花、纺纱、织布、印染等部门。同样,在矿冶铸造工业方面,

 

也日益分化成为采矿、冶炼、铸造等工业部门。另外,某个工业部门的创立

 

或发展,往往会带动其他有关部门的创立或发展。例如中国冶铁工业的兴起

 

,使农具制造和兵器制造成为独立的工业部门。

 

②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劳动分工的不断发展。任何一个工业部门,不论其

 

创立的早晚,一旦创立以后,它的生产技术都是在不断进步的。以冶铸技术

 

的发展为例:商朝时有了青铜铸造技术,春秋战国时期发明了铸铁柔化处理

 

技术,唐朝的铸造业已普遍采用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

 

③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与工场手工业的出现。从经营的方式来说,其发展

 

的一般趋势是由家庭手工业到作坊工业,再到工场手工业。到了封建社会,

 

工业生产的规模有所扩大,劳动分工也渐趋细致。尤其在明代中叶以后,城

 

市工业生产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工场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在这种

 

手工业工场中,一般雇佣较多的工匠,在细致的劳动分工下从事生产,使产

 

品的制造进一步的发展。如在江南地区的矿冶工业、纺织工业、制瓷工业等

 

部门的工业生产中,某些手工业工场具有比较复杂的生产设备,拥有大量的

 

雇佣劳动者。他们生产出来的商品数量很大。

 

④经济重心南移与工业分布的相应变化。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起初在北方

 

,以后逐步移至南方。大约到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北方到南

 

方的变迁。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有不少工业生产部门、工业制品的主要产

 

地,也从北方逐渐移到南方。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丝织业地区分布的变化

 

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很发达,在世界上曾经居于领先地位

 

,但由于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手工业始终为农业文明经济的发展服务

 

而处于从属地位,虽然在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产生并有了缓慢

 

发展,但又由于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始终没有进入手工工场时代。

 

3.古代的商业经济:商业贸易作为社会经济现象的一个方面,与工农业生

 

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是工农业生产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又进

 

一步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进步。历史上的商业贸易现象包括商品经济的发展

 

、货币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等方面。

 

认识:我国古代商业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①城市逐步增多,商业性和工业性逐步加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城

市不多,一般以都城为主。隋唐两朝,长安和洛阳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也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在长江流域还出现了以扬州和成都为中心的商业

 

都市。明朝时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

 

市镇蓬勃兴起。

 

②从北宋起,我国的小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时,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大量农产品、手工业品投入市

 

场,品种达到两百多种。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很快。商品经济的发展一

 

方面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一方面又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

 

,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明朝中后期的

 

江南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市民的生活和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

 

③明前期以前对外贸易兴盛,此后衰落。对外贸易是在农业、手工业、城市

 

商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受到交通运输状况的制约,同时与统治阶级的

 

对外政策有关。汉朝以丝绸之路为主要路线的陆路贸易开始发展起来。通过

 

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到中亚,再转运到西亚和欧洲,开辟了中西

 

贸易的新纪元。唐朝陆路边境贸易和水路贸易都得到发展。唐朝和亚洲各国

 

都有直接贸易往来,同朝鲜、日本、印度等国水路贸易相当频繁,中西贸易

 

继续发展,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等远销中亚、非洲和欧洲国家。宋元时

 

期海外贸易兴盛。明朝前期郑和七次下西洋,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

 

友好贸易,最远到达东非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扩大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经

 

济交流和友好关系。从明朝中后期起,由于倭寇入侵,我国政府实行闭关政

 

策,多次下令禁止海外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地同外国通商,阻碍了对外的经

 

济文化交流,妨碍了对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吸收,拉大了我国经济、科技与

 

西方科技、经济的差距。

 

4.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清

 

朝有了缓慢发展。

 

认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是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的必然结果

 

,它的产生说明,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是中国封建社会衰

 

落的重要表现,对明清政府政治经济的发展,对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都

 

有重要的意义。但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着它的成长、发展,说明封

 

建生产关系不能容纳新的生产关系。

 

5.古代中国的赋税制度和有关经济政策:主要包括两汉时期的编户齐民制

 

度、隋唐时期的租庸调制、唐朝中期的两税法、北宋中期的方田均税法、明

 

朝的一条鞭法和清朝的摊丁入亩制度等内容。自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实施重

 

农抑商政策,直至清朝末年;自明朝中期我国开始实施海禁政策,直至鸦片

 

战争。

 

认识: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呈现的趋势是,由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到以土地

 

财产为主的征税标准,直至取消人头税(分别以两税法和摊丁入亩为标志)

 

;由赋役分征到赋役合征,名目和手续的简化,由实物、劳役地租到货币地

 

租(以一条鞭法为标志)。这种演变的趋势说明,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

 

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反映。

 

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封建社会初期,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

 

主政权,起了积极的作用。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

 

面。明朝中后期,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在这样的形势下,统治者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

 

抑和束缚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这种做法,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

 

致了萌芽的国家的贫穷落后。

 

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的影响:海禁政策逐渐发展为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以

 

后中国航海事业的衰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受到阻碍,中

 

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中断,是近代中国科技文化落后,社会思想意识封建、保

 

守、落后的主要根源。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lhj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