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院成立于2000年10月。下设3系、3所、3中心,即中国史学系、世界史学系、考古与博物馆学系、历史研究所、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古籍与文化研究所、日本史研究中心,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研究中心。系、所、中心之下又有若干个教研室、研究室。上述9个单位,皆与历史系有着渊源关系,脱胎于历史系。
1919年南开大学创建伊始,即设置有历史学门。20世纪20年代初期,著名社会活动家和历史学家梁启超来南开大学讲学,《 历史研究法》就是在其授课讲义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1923年,南开大学正式建立历史系。著名学者蒋廷黻博士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蒋廷黻博士在南开工作了6年,是历史系的奠基人。1924年,哈佛大学硕士刘崇鋐先生任历史系教授。1930年,美国伊里诺大学硕士蔡维藩先生也来南开历史系任教授。他们的相继加盟,充实了师资,历史系的教学和研究 获得了发展。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当年9月,南开大学奉命南迁,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合组为长沙临时大学。翌年4月,又徙昆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南开历史系遂并入"西南联大"历史系。联大历史系荟萃了三校著名的历史学家,如雷海宗、刘崇鋐、蔡维藩、姚从吾、郑天挺、向达、陈寅恪、钱穆、吴晗等。他们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如杨志玖、王玉哲、杨翼骧、丁则良、阎文儒、丁名楠、李希泌等。这些后起之秀中的一些人,后来在南开历史系工作,为历史系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
抗战胜利后,南开大学重返天津。历史系立即重新组建教师队伍,杨志玖、黎国彬、杨生茂、王玉哲等先生接踵而至,在历史系任教。
新中国成立后,历史系有了长足的发展。50年代初,吴廷璆、谢国桢、辜燮高、来新夏、魏宏运等先生先后来系工作,进一步壮大了师资力量。1952年教育部进行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工作,原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郑天挺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雷海宗教授相继调至南开,分别担任历史系主任和世界史教研室主任。不久,原北大历史系教师杨翼骧、武汉大学吴廷璆等先生也加盟南开历史系,从而奠定了南开历史系在全国高校历史学科中的重要地位。50年代中叶,历史系除设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3个教研室外,还建立了明清史研究室。60年代上半叶,又相继建立了美国史研究室、日本史研究室、拉丁美洲史研究室。历史系逐渐发展为师资力量雄厚、学科布局合理、学术特色明显的史学重镇。
“文革”10年浩劫,历史系的教学与科研遭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来,历史系焕发了勃勃生机。建制迅速发展,形成了中国史、世界史、博物馆学3个专业,成立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上古中世纪史、世界近现代史和博物馆学6个教研室,并设有图书资料室、文物室、计算机房。1979年,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成立,历史系教授吴廷璆担任所长。1983年,南开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诞生,历史系教授杨翼骧任所长,古籍所的科研人员,半数毕业于历史系。
1981年和1986年,历史学科的中国古代史、世界地区国别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史4个二级学科,先后被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点。1987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地区国别史3个二级学科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全国重点学科。1994年,历史系又被国家教委确定为首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1996年,历史学科被国家教委确定为"211工程"首批立项建设的单位。1998年12月,历史学科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翌年元月,又被批准为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6月,"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05年,“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985工程”哲学社科创新基地“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中心”和“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相继建立。2007年8月,历史学科的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三个二级学科入选国家级重点学科,历史学科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级重点学科。在2005年和2008年由教育部主持的学科评估活动中,历史学科均名列全国第二。
历史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中国史、世界史人员齐全、结构合理的科研教学队伍,老一辈著名历史学家郑天挺、雷海宗、王玉哲、杨翼襄、黎国彬、杨志玖、吴廷璆、杨生茂、来新夏、魏宏运、刘泽华、冯尔康、范曾、俞辛焞、王敦书、陈振江、张友伦等,为历史学科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做出了突出贡献。已调离的知名学者朱凤瀚、张国刚、李剑鸣、王晓德等教授,曾为学科发展贡献颇多。全院现在岗教师和科研人员共有84人,其中教授(研究员)41人,副教授(副研究员)31人,讲师12人,博士生导师39人(其中9人兼职),具有博士学位者67人。在这一群体中,有著名明史专家南炳文教授、蒙元史专家李治安教授,中国近代史专家李喜所教授,拜占廷史专家陈志强教授,日本史专家杨栋梁教授,还有相关领域的专家王先明、赵伯雄、杜家骥、常建华、乔治忠、韩铁、马世力、许檀、李卓、哈全安、赵学功、江沛、王利华、刘毅等教授。他们为历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成绩。
目前,历史学院拥有历史学门类下3个一级学科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所属的二级学科,均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基本上涵盖了史学领域的各个方面。教学实力雄厚,教学水平较高。哈全安教授主持的“世界上古中古史”,李治安教授、王晓欣教授主持的“中国古代后期史”两门课程,被确定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孙立群教授主持的“中国古代前期史”和侯杰教授主持的“中国近代史”课程,被确定为天津市级精品课程。学院还设有校级精品课若干门。学院每年招收博士生60余名,硕士生70余名,本科生80余名,并招收若干名博士后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