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二级制,而建郡的数目问题,一向有所争论,说法不一。“三十六郡”之说,这是初并天下时的数字,见《汉书•地理志》第八下,在全部介绍汉代的郡国之后云:“本秦京师为内史,分天下作三十六郡。”秦始皇统一中原以后又南平百越而添置:南海、桂林、闽中和象郡等四郡。故与36郡合作40郡。秦京师所在的“内史”也称作一郡,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匈奴,悉收黄河河套以南之“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戍立之,而为“九原郡”。这是“四十二郡”之说。复旦大学谭其骧先生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用四十六郡说:恒山、胶东、济北、衡山等郡皆作秦置。秦郡的问题比较复杂,因为一些郡名以后不用,曾被认为是秦朝设置过的。
总的来说,秦代的郡设立的规律是:
①. 因袭战国时代列国已经设置的郡;
②.六国国都本来都未设郡,秦统一以后,普遍增设了郡,如:魏都安邑置秦河东郡;韩都阳翟置秦颖川郡;赵都邯郸置秦邯郸郡;秦齐都临淄,秦齐郡。这些都城作为郡治,推测是由于那里的人口较多,经济较为富庶,又有完善的城池。
③.在一些重要的新辟地区置郡,如:西北边地九原郡,岭南设立了南海郡。
④.秦郡辖区的界限划分有相当多的地方是依据自然地理要素中的山、川走向为界,为后世行政区的划界方式奠定基础。
例如:黄河,⑴太原、河东、上郡、内史等郡的界限,⑵河内、三川、东郡的界线; 淮水,陈、泗水、九江、衡山郡的界线;太行山,河内、上党、邯郸、太原、恒山郡的界线;大巴山,汉中与巴郡的界线;其中某些山川直到今天仍作为省际界限的标志。
小结:
秦代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正式出现的第一个朝代,实行的是郡县二级制:
┌——郡——县
中央---|
└——内史
秦郡官员:郡守主民政,郡尉主军事,郡监主监察;县令(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