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教育学   北师大专业课辅导网络课堂论坛

阅读新闻

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历史学系考研试题及答案--世界通史

来源:   www.lishixue.com;作者:   阅读: 次   日期:[字体: ]

(答案由博仁教育中心整理,仅供参考;申请邮寄博仁历史学考研免费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埃赫那吞:埃及新王国第18王朝国王阿蒙霍特普四世(约前1379~前1362在位),他在位期间进行了的一次社会改革。图特摩斯三世和阿蒙霍特普三世统治时期,阿蒙神庙的僧侣集团势力逐渐增长。僧侣贵族不仅拥有雄厚的物质财富,而且常常左右政事。阿蒙霍特普四世即位后,为了打击僧侣集团势力和世袭权贵,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依靠中小奴隶主和新兴的军事贵族,进行全面的社会改革。

他禁止崇拜传统的阿蒙神和其他地方神,下令封闭阿蒙神庙,没收其庙产,树立阿吞神为全国崇拜的唯一的太阳神,在底比斯和全国各地以及叙利亚、努比亚大建阿吞神庙。为了消除阿蒙在人们思想上的影响,下令从一切纪念物上抹掉阿蒙的名字,并在其统治的第5年,把自己带有“阿蒙”字根的名字阿蒙霍特普(意为阿蒙满意者)改为埃赫那吞(意为有益于阿吞者),并赐予王后以涅菲尔涅菲拉吞之名(意为美中之美是阿吞)。埃赫那吞统治的第6年,废弃旧都底比斯,迁至尼罗河东岸的新都阿马纳,取名为埃赫太吞(意为阿吞光辉照耀之地)。提拔新人改革政府官吏的成分,并在新都大力兴建阿吞神庙宇,雕塑阿吞神像和他与王后的像。

在埃赫那吞改革时期,造型艺术与绘画冲破了传统模式,追求现实主义或自然主义,形象生动,焕然一新。在文学上,创作了歌颂阿吞和埃赫那吞的不朽诗篇如《阿吞颂诗》等。埃赫那吞以新的一神教代替传统的旧宗教,削弱了旧的僧侣集团势力,加强了君主专制的统治。但改革是短命的,埃赫那吞死后不久,一切改革被废除。 

2、早期佛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传入我国。早期佛教作为一个反对婆罗门教的宗教派别出现的,它反对婆罗门教所坚持的种姓制度,人为人的解脱与否,不凭种姓出身,而全靠自己的所作所为,各个种姓的人都能修道,都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解脱,用不着婆罗门也用不着神。佛教不承认种姓之间的区别,提倡“众生平等”,当然这里的平等仅仅是指宗教范围内的平等。但无可否认,它的提出对于婆罗门所极力维护的种姓制度血统论是一个沉重打击。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四谛意即四种真理,这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早期佛教因不排斥低等种姓的人入教,教义通俗易懂,讲道深入浅出,对信徒既不要花费大量的金钱从事祭祀,又不要求从事折磨自己的苦行,因而能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当时一个最有影响的新教派。到释迦牟尼去世后的一二个世纪,佛教不仅在次大陆得到了广泛传播,而且也传播到南亚次大陆以外的广大地区。但在传播的过程中,对教义的理解出现了分歧,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教派。虽然在佛教的几次大的集结中都试图统一对教义的认识但终于不能。公元1世纪,佛教分裂成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

3、封君封臣:封君封臣制度中,最为关键的是封土。最初封臣和封土并非一一对应。封君有保护封臣生存的义务,一开始是通过请封臣回家中宴请,或者赏赐封臣实物来表现;但是随着战争的扩大,这种报酬开始无法维持,封君所需的封臣人数上升,报酬方法也开始改变,以赐予人们相应的土地使其获得生存这一手段来维系双方之间关系,这一做法很快流行。最初分封的土地称为“采邑”,在墨洛温时期已经存在;到了查理•马特时期,由于开始和阿拉伯作战,于是大规模的封臣。同时“采邑”也开始变为封土,获得封土的条件逐渐以军事义务为主旨而固定下来。

从理论上来看,封君对土地拥有所有权,而封臣只有使用权,而且在死后必须归还。但现实与之大相径庭,封君很少能够真正收回土地,因为多层分封的关系,使得封臣封君之间彼此关系错综关联,而且土地零散,如果封君要收回土地则容易形成战争关系。所以,封土实际上变为可以继承、可转让、可买卖的私人财产。而在中世纪,封君封臣的关系一旦形成,双方就形成了义务关系。首先是封臣对封君的义务。一、为消极义务,就是不必做什么便可以保证的义务。二、积极的义务。包括:服军役,身为封臣应该随时应召军事任务,其核心任务主要是防卫性的工作,一直应该维持到敌人退却;而进攻性侵略,一次只能服役40天左右。所有的军役装备均由封臣自备。封君对封臣,则有保护和维持的义务。一、保护,即封臣如果处于危险中,封君必须出面相救;或者封臣陷入官司纠葛中,封君应该为封臣在法庭上讨回公道。二、维持,就是维持封臣的生计,所以封土成为这一义务的主流。(答案由博仁教育中心整理,仅供参考)

这一制度的不平等性是十分明显的。但当时从下至上,这一不平等是共通的:因为出于个人的生存和安全的需要,而且当时法律系统的缺乏都使得中世纪注定只能以此种方式来维持社会的安定性。而且中世纪的经济关系,也注定只有进行依附才能得到土地,所以人们都愿意加入这一制度成为社会"链条"中的一环。形成这种观念的不平等、不自由与命运无关,和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无关,因为大多数人都认同这种关系;相反的,自由、平等反而使人们在中世纪无法生存。在一定程度上,封君封臣制是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替代品,这一制度使得社会连成一个整体,有了某种秩序,从上到下形成了所谓责任的“链条”。由于有效忠关系、经济联系,使这种关系十分紧密,虽然会造成权利的分散,但确实给地方上带来了安定,并通过配合庄园的生产制度,形成了一个很有序的社会。

4、七年战争:17561763年间,由欧洲主要国家组成的两大交战集团在欧洲、美洲、印度等广大地域和海域进行的争夺殖民地和领土的战争。1756年奥地利为夺回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被普鲁士夺占的西里西亚,准备发动对普战争,便与法国结盟。俄国、萨克森、瑞典和西班牙先后参加,结成交战国的一方。英国为与法国争夺殖民地,需要普鲁士在欧洲牵制法国,遂率英王领地汉诺威选帝侯国,同普鲁士结盟,结成交战国的另一方。在欧洲,普鲁士在英国的援助下,派遣7万大军,于17568月进攻萨克森,旋败奥军,迫使萨克森投降。次年5月,俄军攻入东普鲁士,普军败绩。175711月普军在罗斯巴赫打败法奥联军,继之在洛伊滕再败奥军,奥军损失2.2万人。1759年,俄奥联军在库纳斯多夫重创普军,普军损失惨重,投入的4.8万人,最后只剩下3000人。同年英军突袭法国基伯龙湾,消灭大批法军。176010月俄奥联军占领柏林。1762年初俄国彼得三世(1762.11762.7在位)即位,同年5月与普媾和,退出反普联盟,战局改观。最后,普军击退法奥联军,取得胜利。1763215日普鲁士、奥地利和萨克森签订《胡贝图斯堡条约》,欧洲战事结束。

与此同时,英法在美洲、印度等地继续争夺殖民地。在美洲,1759年英军占领魁北克。1760年法军占领蒙特利尔,完全征服加拿大。在印度,1757年在普拉西战役中,英军打败亲法的孟加拉的那瓦布。至1761年,英国完全取代法国,处于绝对优势。法国只保留几个贸易据点。在西非,英军占领塞内加尔的戈雷岛。在西印度群岛,英军击溃法西联军,占领马提尼克、格林纳达和圣卢西亚诸岛。法国被迫媾和,1763210日英法签订《巴黎条约》,欧洲以外战事结束。

5、五条誓文:《五条誓文》是明治维新时期明治天皇颁布的,可以说是他之后的施政纲领。内容是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於公论;二、上下一心,盛行经纶;三、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人心不倦;四、破旧有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日本在这个纲领的指导下进行了明治维新,迅速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成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强国之一。

6、什叶派:“什叶”,阿拉伯语音译,意为“党人”、“派别”。又译作“十叶派”。是伊斯兰教中除逊尼派外人数最多的一个教派。该派以拥护穆罕默德的堂弟、女婿阿里及其后裔担任穆斯林领袖伊玛目为其主要特征,故又称作阿里派。后因内部主张分歧,又相继分化出凯萨尼派、栽德派、伊斯玛仪派、十二伊玛目派等派别和许多支系。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0-15%的穆斯林属于这个教派,全世界什叶派穆斯林约有800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印度、土耳其、阿富汗、黎巴嫩、沙特阿拉伯、也门、巴林等地区。

与逊尼派的六大圣训集不同,什叶派有自己的四圣书,即什叶派自己的四大圣训集。 什叶派有不同于逊尼派的宗教学者等级制度,包括大阿亚图拉、阿亚图拉、霍贾特伊斯兰三个等级。只有极少数的什叶派宗教学者(乌莱玛)才能达到大阿亚图拉的等级,比如伊朗前最高精神领袖霍梅尼。

7、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中推翻雅各宾派罗伯斯比尔政权的政变。因发生在共和2年热月9(1794727),故名。热月政变前,雅各宾派排斥异己,内部分裂,丧失民心,失去群众基础。具体表现为:(1)镇压“疯人派”。“疯人派”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最左倾的民主派,代表下层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限价、严惩投机分子和根本解决土地问题。”镇压“疯子派”暴露了雅各宾派专政的本质和阶级立场,同时也挖掉了自己所倚靠的墙脚,失去群众基础。(2)内部分裂,相互倾轧。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好转,雅各宾派内部的意见分歧日益尖锐,由团结走向分裂。罗伯斯庇尔派先后镇压了埃贝尔派和丹东派,导致人民群众疏远,城乡私有者阶层反感,雅各宾派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急剧缩小。(3)镇压工农运动。国民公会击退了国内外反革命势力后,对工人要求提高工资的罢工斗争横加镇压。17945月公告称:“我们将象法律本身一样铁面无情,将拒绝干活的工人送交法庭治罪。”对要求提高工资的雇农称,他们将被看做嫌疑分子,并对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负责。这样,革命政府日渐失去群众支持。(4)缩减法律程序。“惩治人民之敌”法令规定(1794610日通过),预审被告的程序取消了,法庭无需证人作证,只要根据“内心确信”就可以决定被告有罪无罪。对于一切危害共和国的罪行规定了一种惩罚——死刑。这项法令缺乏民主精神,遭到当时人和后人普遍反对,是极端恐惧和失去群众基础的体现。

热月政变推翻了雅各宾派的统治,宣告了法国大革命中市民革命的结束。在政变中建立了以热月党人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政权。法国历史进入进入维护大革命成果时期。

8、三一运动:朝鲜反对日本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由于发起日为191931日而得名,也被称为「独立万岁运动」。在朝鲜与韩国,三月一日都是纪念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时,由於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和平原则,其中包括反殖民的民族自决原则,鼓舞当时在日本留学的朝鲜学生。当时由於朝鲜高宗过逝,而高宗是受到日本方面毒杀的传闻广泛流传,使得除了留学生之外,本土的基督教、佛教与天道教也予以强力呼应,并且决定于三月三日发表独立宣言。191931日,在汉城(今首尔)市中心的公园中有三十三名韩国独立运动参与者,发表了“独立宣言”,引起了一般市民的跟随与骚动,群众并且高呼“独立万岁”的口号并举办示威游行,同日平壤也发生了示威活动,之后运动遍布全朝鲜半岛,有的地方还爆发了武装起义。后因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镇压,运动最终失败。至于有多少人死亡目前仍然是难以统计,其中最有名的殉难者为柳宽顺。

三一运动后,朝鲜本土的独立运动也受到不小的冲击,之后不少独立运动参与者亡命国外,或改采取武装革命方式从事独立运动。当然也有少数人转为亲日派。而日本统治朝鲜半岛的方式也因三一运动,改为文治主义为主的怀柔政策。

9、罗斯福: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 ,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孚众望和受爱戴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4届总统的人,从19333月起,直到19454月去世时为止,任职长达12年。曾赢得美国民众长达7周的高支持率,创下历史记录。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出生于纽约。1932年竞选总统获胜。执政后,以“新政”对付经济危机,颇有成效,故获得1936年、1940年、1944年大选连任。第二次世界大战初,美国采取不介入政策,但对希特勒采取强硬手段,以“租借法”支持同盟国。1941年底,美国参战。罗斯福代表美国两次参加同盟国“三巨头”会议。罗斯福政府提出了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的原则并得到了实施。罗斯福提出了建立联合国的构想,也得到了实施。63岁时由于脑溢血去世。

10、华沙条约组织: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北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1955年西德加入北约后,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包括东德签署了《华沙公约》,形成了与北约对立的社会主义同盟。它对于保卫社会主义的自身安全、免受帝国主义的侵略、保卫世界和平、促进民族解放运动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组织成员国有保、捷、民主德国(1990924日正式退出华约组织)、匈、波、罗、苏、阿尔巴尼亚(1968913日宣布退出华约组织)。1991225日在布达佩斯举行的华约政治协商委员会特别会议上,华约6个成员国(保加利亚、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苏联)的外长和国防部长分别代表本国在一项议定书上签字,宣布华沙条约组织所有的军事机构从199141日起全部解散,同时停止一切军事行动。199171日,华沙条约缔约国政治磋商委员会在布拉格举行的会议上,与会各国领导人签署了关于华沙条约停止生效的议定书和会议公报,至此华沙条约正式解体。

二、论述题

1、试举2个国家为例说明早期国家的形成

回答要点:埃及:自然环境和居民 埃及位于东北非洲。古代埃及文明的创造者是由讲哈姆语的北非土著和讲塞姆语的来自西亚的人种融合而成的,其语言属于哈姆-塞姆语系。至于他们何时开始融合,则至今尚无定论,不过这种融合显然开始得很早而经历了很长一个历史过程。埃及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它经历了自己的旧石器时代和中石器时代。埃及的新石器文化都是农牧业混合型的文化。虽然埃及的农业起源于何时何地尚有争论,但公元前60005000年代,其农业文化已相当发达,并已使用铜器,这为其文明的较早出现奠定了基础。

在其后的埃及前王朝Ⅰ时期,即涅伽达文化Ⅰ时期(又称阿姆拉特时期,约公元前40003500年),埃及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关系的萌芽。在埃及,私有制逐步确立,阶级逐渐形成。从这时的墓葬情况可以看出,在一些地方,阶级分化十分激烈。在涅伽达和希拉康波里两地,发现了与普通人的十分简陋的墓极不相同的画墓。如希拉康波里的画墓,用砖坯砌成,在墓墙上有绘画,其内容是有关战争(水陆战)的场面,可能反映了墓主人(学者们认为可能是国王)生前的某些活动。从格伯林发现的一块纺织品残片上的绘画,也反映了阶级分化的情况。这块纺织品上画了一些船,一些人在划桨,还有一人端坐于其上,此人显系贵族。在蝎王权标头上,国王头戴象征王权的白冠(以鹰为其标志)、腰系牛尾,其形象比普通人高大得多。这时留下来的象牙板上有被捆着双手的战俘的形象,这些战俘将沦为奴隶。在蝎王权标头上,还有奴隶劳动的情景。此权标头上的旗帜上吊着的田凫,学者们认为是表示平民的表意符号。在涅伽达文化Ⅱ时期出现了文字,不过还很原始。

在涅伽达文化Ⅱ后期,随着私有制的确立和阶级的形成,在埃及出现了国家。这时的国家很小,人口也不多,埃及人称这种小国家为斯帕特,其象形文字符号为,表示一块灌溉渠道交织的土地。在当时的埃及,这样的小国家有若干个。在这些小国家里,有一个以政府机关、王宫、神庙为中心的城市,其象形文字符号为 。它表示城市建在交通要道上,由城墙围护起来,成为一个要塞。反映这个时期存在战争的雕刻和绘画不少,除了上面提到的画墓中的水陆战图外,还有阿拉克出土的象牙刀柄上的水陆战图、战场调色板等。这时,王权已经形成,象蝎王权标头上的蝎王,可能既是行政首脑,又是军事首领,并兼任祭司长,主持祭祀,领导农业,兴修水利。不过,这时埃及国家刚刚形成,贵族的势力必定还很强大,国王的权力大概还要受到贵族的约束,国王还不是专制君主。在希拉康波里,发现了前王朝末期两个国王蝎王和卡王的文物。关于蝎王,在北方今开罗附近的图拉也发现了有他名字的文物。结合蝎王权标头上的图刻内容,学者们推测,他可能对北方进行过征伐,甚至可能控制了这个地区,这是最早的有关埃及统一的证据。

罗马: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意大利半岛处于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交织的时期。 “古意大利人”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族。大概在公元前1000年的铜器时代,他们穿越北部和东部的阿尔卑斯山和亚得里亚海到达意大利,并残暴地迫使许多当地土著部落迁徙他乡。他们起初过着游牧生活,但已经具有制作铜器、使用马匹和带轮子的大车的技能。抵达意大利之后,他们形成了以农耕为基础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成为随后几个世纪其子孙后代的主要生活方式,直至罗马文明的衰落。“古意大利人”是由几个民族构成的,包括萨宾人、翁布里亚人和拉丁人。

公元前9世纪和公元前8世纪,意大利半岛上出现了两个新民族:埃特鲁斯坎人和希腊人。古人认为埃特鲁斯坎人来自东方的安纳托利亚,今天的一些考古发现也证实了这一点。从起源看,他们似乎不是古意大利人,正如他们的语言也并非印欧语系一样,他们的文明混合了来自东西方的各种因素。著名的维朗诺瓦文明代表了埃特鲁斯坎人的最初发展阶段,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新领土上所取得的非凡的文化进步。这片新领土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及亚平宁山区和第勒尼安海之间的沿海平原地区。埃特鲁斯坎人居住在独立的、强大的城邦中,城邦之间通常结成联盟。这些城邦最初由一个君主统治,后来变成通过议会和选举出的官员施行统治的寡头政治。埃特鲁斯坎人本来是农耕部族,拥有组织严密的军队,他们用这些军队来统治周边民族,同时他们也喜欢经营商业和从事手工业。托斯卡纳和北部的拉丁姆地区应该是埃特鲁斯坎人最早的定居地。一小部分拉丁人在这片领土的南端生息繁衍,在那里最终建立了罗马城。因此,在埃特鲁斯坎文明鼎盛时期还只是村民的罗马人,与埃特鲁斯坎人的语言、思想和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埃特鲁斯坎人对罗马文化向文明的转化产生了独一无二的最重要的影响。

罗马城市建立的日期并不确定,传统认为是在公元前753年,这已经广泛地为考古发现所证实,尽管可能此前已经有一部分人早就居住在那里。在罗马发展为城市、建立自己的政治和文化的过程中,罗马人仿效了其邻近的埃特鲁斯坎文明。意大利现存最早的文字发现于公元前8世纪初罗马城附近的古代城市奥萨客栈大墓地。陶罐上刻画的4个希腊字母表明,刚刚建立罗马城的拉丁人在希腊人采用腓尼基字母后不久就学会使用了这种文字。罗马早期政治是王政时代,国王掌握绝对的权力。他是大立法官、军队的首领、大法官和大祭祀长,其权力仅仅受到来自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遏制。元老院就是元老议会,由不同部族首脑组成。按照宪法和传统习俗,元老院有权通过或否决国王的任命以及判定国王的立法和诉讼。公民大会由罗马的全体男性公民构成,按照亲缘关系分成30组;它授予君主行使权力,而这一点由元老院最后正式批准。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答案由博仁教育中心整理,仅供参考)

回答要点:文艺复兴是14世纪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14世纪时,随着工场手工艺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关系已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逐渐形成;在政治上,封建割据已引起普遍不满,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欧洲各国大众表现了要求民族统一的强烈愿望。从而在文化艺术上也开始出现了反映新兴资本主义势力的利益和要求的新时期。新兴资产阶级认为中世纪文化是一种倒退,而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则是光明发达的典范,他们力图复兴古典文化,而所谓的“复兴”其实是一次对知识和精神的空前解放与创造。当时的意大利处于城市林立的状态,各城市都是一个独立或半独立的国家,14世纪后各城市逐渐从共和制走向独裁。独裁者耽于享乐,信奉新柏拉图主义,希望摆脱宗教禁欲主义的束缚,大力保护艺术家对世俗生活的描绘。与此同时圣方济各会的宗教激进主义力图屏弃正统宗教的经院哲学,歌颂自然的美和人的精神价值。罗马教廷也在走向腐败,历届教皇的享乐规模比世俗独裁者还要厉害,他们也在保护艺术家,允许艺术偏离正统的宗教教条。哲学、科学都在逐渐地在比较宽松的气氛中发展,也酝酿着宗教改革的前奏。

宗教改革:西欧开始于1517年的宗教改革。15世纪末16世纪初,四分五裂的德国和意大利仍然由罗马教会牢牢控制。这种情况下,教皇将原本由整个西欧承担的经济重负全部转移到德国和意大利两国人民的身上。当时的德国被称作是“教皇的奶牛”,德意志的巨大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向罗马。这个时期,德国的贫富悬殊日益严重。一些人拥有大量的财富,其中尤以奥格斯堡的富格尔家族最为著名。其家族成员开办银行商号,已取代北方的意大利成为欧洲最具实力的金融巨头。与此同时,德国的其他阶层尤其是农民正处于贫困的生活当中。农村中日益增多的人口终日食不裹腹,不得不背井离乡跑到城市去谋生。外来人口的涌入又使城市中各阶层的关系日趋紧张,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1517年社会矛盾一触即发之际,罗马教皇利奥十世又借修缮圣彼得堡大教堂之名,决定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变相掠夺财富,从而激发了德意志人民的极大愤慨。同年1031,萨克森维藤堡大学的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写下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即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贴在维藤堡教堂的门上。该论纲公开抨击罗马教皇出卖赎罪券严重违背了基督教的教义,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文艺复兴推动了宗教的改革:人文主义者之谴责天主教教会的黑暗腐败,为宗教改革派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论据,人文主义者之研究《圣经》的原文及基督教的原始教义,也为新教教义的形成开辟了道路。而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又各从不同的方面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鸣锣开道:文艺复兴向资产阶级注入了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宗教改革为资产阶级在欧洲不少国家推倒了作为封建势力顽固堡垒的天主教教会的统治,并且为资产阶级锻炼了象加尔文教那样的精神武器。

3、“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是谁说的,出自哪本书。试结合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一个人物或事件进行评价

回答要点:这句话是意大利学者克罗齐在《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1917年)中提出的。换句话就是说,历史往往是后人按照现实需要理解和构筑的。

例子略。

4、蒸汽机的发明极大地改变了各国的面貌,同时也影响到了各国的环境,试举例说明。

回答要点:1617世纪时,煤作为燃料被广泛应用,刺激了煤矿开采,为解决矿井的排水问题,需要利用蒸汽动力。英国铁匠纽可门发明了蒸汽机,并于1712年有效地应用于矿井排水和农田灌溉。但耗煤量大、效率低,只能作往复直线运动的缺点,限制了蒸汽动力的应用。 真正能产生巨大工业效果的蒸汽机是18世纪7080年代由瓦特发明的。詹姆斯•瓦特原为格拉斯哥大学的仪器修理技工,1759年开始进行一系列有关蒸汽力量的试验。瓦特经多次失败,终于在1769年制成一台“单动式蒸汽机”,1782年又研制了动力大、能使所带动的机器作旋转动作的蒸汽机,后来又增加了飞轮和离心调速装置,蒸汽机便达到了近代水平。

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工业和其他产业的迅速发展。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广泛应用到纺织、冶金、采煤、交通等部门去,在英国使用蒸汽机的大工厂广泛出现,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把瓦特的蒸汽机装在轮船上,从此轮船能够航行全球。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逊把瓦特蒸汽机装在火车上,从此铁路交通又遍及五大洲。瓦特的蒸汽机成为真正的国际性发明,它有力地促进了欧洲18世纪的产业革命,推动世界工业进入了“蒸汽时代”。这些国家在迅速进入近代化的同时,环境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工业革命使城市日益护大和繁荣,农村人口大理涌入城市。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交通住房,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起,它们为了争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大肆对外进行扩张。它们以武力打开许多亚洲挟国家和地区的大门,原料,倾销商品,进行残酷的剥削,造成那些国家和地区的长期落后和贫困。



【 录入:sxh123】【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华师范大学2004年中国近代史试题及答案
下一篇: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考研试题及答案-中国通史
新闻查询